小猴穿鞋
深山老林里住着一群猴子。
一天,一只猴子从山上溜下来,独自跑到山下玩耍。他看见来来往往的人都穿着鞋子,感到非常好奇。于是灵机一动,也想弄双鞋子穿穿。有了鞋就不怕蒺(jí)藜(lí)扎脚了。小猴子晚上悄悄溜到一户人家,从窗台上偷了一双小孩儿的鞋,兴高采烈地回到了山里。
猴子想学人走路的姿势,到伙伴面前炫耀一下。哪里知道,他穿上鞋子后,脚倒站不稳了,步子也迈不开了,走起路来像喝醉酒似的。小猴子这副样子,逗得小伙伴们笑弯了腰。
正在这时,远处来了一只大老虎。小伙伴们一个个都爬到树上躲起来了。可怜的小猴子脚上穿着鞋,一步也挪不动。他想把鞋子脱掉,可是怎么也撕扯不开,他吓慌了,急得吱吱乱叫。多亏妈妈及时赶到,跳过来一把抱起小猴子上了树。
老虎走了以后,小猴子哭着对妈妈说:“我以后再也不穿鞋子了?”
1.短文共有二十四节气歌
__________谷天,夏满芒夏暑__________。
秋处露秋寒霜降,__________________寒。
1.把《二十四节气歌》补充完整。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就飞出树林找水喝。它在村口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村子里有口井。”
猴子走后,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可是井很深,水很少。它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xián)到井里,可是衔了很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见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
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
1.辨字组词。A.用衔石子的办法喝井里的水是不行的。 |
B.猴子乐于助人。 |
C.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具体的事情具体对待,不能生搬硬套。 |
小白兔买回了一包棉花。抱起棉花要去做棉衣的时候,她突然听见棉花包里发出了“嘶(sī)嘶嘶"的声音。小白兔吓了一跳,大声喊了起来:“天哪,我有了一个会说话的棉花包!”
很快,所有动物都听说了这件事。大家很好奇,一起来看这个宝贝。虎大王也来了,他不相信棉花包会说话,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小白兔开心地把棉花包拿了出来。动物们轮流把棉花包放在耳边听,竟然真的听见了“嘶嘶嘶”的声音!
虎大王听了听,又想了想,笑了。他一把扯开棉花包,只见里面躺着一条小蛇。小蛇顽皮地吐着舌头,发出“嘶嘶嘶”的声音。大家都笑了,异口同声地说:“原来是你在搞(gǎo)鬼呀!”
1.短文有(动物的耳朵
鸡的耳朵长在眼睛后面,那里有一小撮(zuo)突起的毛,毛后面就藏着它的耳朵。它的耳朵只有一个小洞,虫子钻不进去,雨水淋不着。
小狗的的耳朵很大,能竖起来,还能来回转动呢,四面八方的声音,它都能听到。
大象的耳朵又大又圆,就像两把大蒲扇。炎热的夏天,还能赶走蚊子和纳凉呢!
1.短文共______个自然段。“卖泥塘喽,卖泥塘!”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旁吆喝起来,“多好的地方!有树,有花,有草,有水塘。你可以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听小乌在树上唱歌。你可以在水里尽情游泳,躺在草地上晒太阳。这儿还有道路通到城里……”青蛙说到这里,突然愣住了,他想: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挺好的,为什么要卖掉呢?
于是青蛙不再卖泥塘了。
1.把选文中画“ ”的句子换个说法, 保持意思不变。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美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1.“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是( )A.比喻用了极大的力气 | B.比喻用了极大的勇气 |
月亮姑娘做衣裳(节选)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四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她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他叹了一口气,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月亮姑娘看着那漂亮的衣裳,又望望自己圆圆的身子,不好意思地对裁缝师傅说:“不,老师傅,这不能怨您。不是您量不准,而是我每天都在变化。”
1.“裁缝师傅涨红了脸”,是因为( )A.裁缝师傅做的衣服小了 | B.裁缝师傅要用很大的力气做 |
A.高兴 | B.惊讶 |
A.衣服量小了 | B.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