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山羊过河

小山羊走上了一座很高很高的独木桥。呀,迎面走来一只大灰狼!小山羊想退回去,可后面又来了一只金钱豹(bào)!小山羊的心怦(pēnɡ)怦直跳。

狼和豹把小山羊逼到了桥中间。狼露出锋利的牙齿,对着豹大叫:“羊是我的,我先看见他上的桥!”金钱豹尾巴竖得和铁棒一样直,怒吼道:“我早就看见他了。”他们都想独吞这只小山羊,所以争吵不休。小山羊借机定了定神,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笑了笑说:“你俩比一比眼力,谁的眼力好,我就心甘情愿让他饱餐一顿。”狼流着口水说:“好!”豹咬着牙说:“妙!”小山羊指了指桥下的河水,说:“请看,河水里是什么鱼在欢跳?”狼撅(juē)起屁股朝河里看。豹翘起尾巴向水里瞧。小山羊用足力气,头一撞,腿一蹬,扑通!扑通!狼和豹掉到了河水中。

河水静静地流,浪花哗哗地笑。水面上不见了大灰狼,也不见了金钱豹。

1.短文一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争吵( )( )      ( )( )情愿
3.填空。
1)“我先看见他上的桥!”这里的“他”指的是________
2)“小山羊的心怦怦直跳”写出了小山羊________的心情。
4.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狼和豹把小山羊逼到了桥中间。(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狼和豹争吵时,豹是什么表现?用“____”画出来。
6.读完短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山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熊家附近没有水,喝水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挑,实在太麻烦了。于是,小熊决定在自己家门口挖一口井。

第一天开始挖,挖了几尺深,没有见到水。第二天继续挖,挖了几尺深,仍然不见水。第三天,又挖了几尺深,还是没有见到水,这可把小熊累坏了。小熊想:“我干了三天,可一滴水也没见到,这儿肯定没水。”于是,小熊扔掉铁锹,不干了。

熊妈妈知道了,捡起小熊扔掉的铁锹,在小熊挖的坑里又挖了几下,一股清凉的水涌了出来。小熊的脸顿时红了(   )心里不断地责备自己(   )为什么不再努力一下呢(   

再努力一下就能成功的事,由于缺少恒心而前功尽弃,实在是太可惜了。

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____________”上。
2.在文中的(   )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      )清泉   (      )
4.小熊为什么要在家门口挖井?用“ ”在文中画出来。
5.小熊的脸为什么红了?(       
A.妈妈把水挖了出来,小熊高兴得脸红了。
B.小熊挖井太累了,累得脸红了。
C.因为小熊没有坚持下去,感到很不好意思。
6.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这段话选自寓言《_____________》。文中种田的那个人“拔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助长”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这样做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中的“_______”这个词说明那个农夫非常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
3.文中表示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的词语是_________
4.仿照“转来转去”写词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这个寓言故事让我懂得了(        
A.为人处世要谦虚,骄傲会失败
B.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动脑筋的李四光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筋。他帮妈妈舂(chōng)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想出把绳子绑在石杵(chǔ)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荷塘采藕(ǒu),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小心地探明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了一根又一根完整的鲜藕。

长大后,李四光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短文写了李四光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他是个________的孩子。
2.李四光“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体指什么?用“________”在短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从李四光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苹果里的星星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

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面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直到那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才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无论是谁,第一次切“错”苹果,大凡都仅出于好奇,或由于疏忽所致。使我深深触动的是,这深藏其中,不为人知的图案竟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它先从不知什么地方传到我儿子的幼儿园,接着便传给我,现在又传给你们大家。

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切——“错”的苹果。

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切:qiē(     )     qiè(     )
便:biàn(     )     pián(     )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 )小刀            ( )苹果            ( )星星            ( )方法
3.为什么儿子切开苹果看到的是颗“星星”?是因为(     
A.儿子拿着的苹果里有颗星星。
B.儿子切苹果的角度跟以往的不同。
C.那颗星星是儿子放进去的。
4.“我”被儿子切苹果这件事“深深触动”是因为(       
A.我们常常忽略身边的小事。
B.我们从未想到在我们常常做的事情中可以有创新。
C.儿子超人的创造力让我惊叹。
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①儿子真的将苹果切错了。( )
②儿子并没有切错苹果。( )
③每个苹果里都有一颗星星。( )
④苹果核可以切成五角星状。( )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有些事情并没有对错。
B.小孩子是有很大的创造力的。
C.只有勇于实践,才能有创造产生。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妙笔生花。
仔细观察四幅图,图中发生了什么?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句中画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白:A.白色。 B.清楚。 C.不付出代价的。 D.没有效果
1.捡了一只兔子。( )       2.我不明是怎么回事。( )
3.洁的梨花真美。( )       4.费了力气。( )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辨认方向

小松鼠迷了路。松鼠妈妈把他找回家。

松鼠妈妈说:“你要学会辨认方向。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傍晩,太阳从西边落下去;树叶密的一边是南,树叶稀的一边是北。”

小松鼠听了,高兴地说:“记住了,记住了。”

1.在正确的答案后打“√”。
谁迷路了?
(1)小松鼠(                   (2)松鼠妈妈(                 (3)小牛(       
2.选词填空。
早晨             西边             傍晚             东方
(1)(            ),太阳从(            )升起来
(2)(            ),太阳从(            )落下去。
3.搭配,连一连。
树叶密的一边               
树叶稀的一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揠苗助长》,完成下面各题。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谓其人曰:“②!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默写句子,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①句子:________。意思:________
②句子:________。意思:________
2.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续写。
看到“苗则槁矣”,农夫的儿子急匆匆地跑回家,他对父亲说:________
望着满地已经枯死的禾苗,农夫不禁感叹道:________
3.“揠”、“苗”、“助”、“长”这几个字在新华字典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揠苗助长        B.苗揠助长          C.苗揠长助        D.揠苗长助
4.小明才三岁,妈妈就每天逼着他练钢琴,这让小明很不开心。请你用上“揠苗助长”这个成语,劝说小明的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写有趣的故事。
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图片中的兔哥哥和兔弟弟在干什么?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发挥想象,写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吧!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