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西师大版(2003)|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在习作中表达心声。(30分)
题目:________,我想对你说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品味
父亲
故事发生在布鲁克林市中心的一处街角。一位正在穿越马路的老人突然虚脱了。很快,救护车载着老人向医院呼啸而去。老人在医院里不多的几次恢复神志时,总在喃喃地轻唤着自己的儿子。护士从老人身上一封读得卷了边的信上得知:老人的儿子是一名海军陆战队员,驻扎在北卡罗来纳。于是医院的人向布鲁克林的红十字协会求助。寻找老人儿子的通知很快辗转飞到了北卡罗来纳海军陆战队基地的红十字协会负责人那里。由于老人行将就木,红十字协会的人和陆战队的一名军官乘着吉普出发了。年轻人正在一处泥泞的沼泽中摸爬滚打。他被吉普车载着飞驰向机场,搭上了一班可以让他见上一面他垂死父亲的飞机。
当年轻的陆战队员走进医院的门厅时,夜色已深。护士把疲惫不堪却心急如焚的军人带到了病床边。
“你的儿子来了。”护士轻轻地告诉老人,接着又重复了许多遍,直到老人睁开眼睛。老人被注射了大剂量镇静剂,恍惚间发现身穿海军陆战队制服的年轻人站在氧气罩外面,于是向他伸出手。年轻的陆战队员马上用他那有力的手握住了老人。护士拿来了椅子,陆战队员在床边坐了下来。
医院的夜是漫长的。漫漫长夜中,年轻人就一直坐在灯光昏暗的病房中,执着老人的手,向他传递着希望和力量。护士几次让年轻人休息活动一下,他都谢绝了。每次护士来到病房时,年轻的军人都坐在那儿,时而喃喃地对老人说几句。对她的到来和医院夜里的一切声响都浑然不觉——无论是医务人员换班时相互的叮嘱还是其他病人的呻吟抑或是鼾声。而老人却始终缄口不语,只是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
黎明来临前,老人去了。年轻的陆战队员从床边挪开已经被老人握得麻木的手,然后去通知了护士。护士去料理老人后事的工夫,年轻人点了支烟——这还是他来到医院后的第一支烟。料理完老人后,护士回到了办公室,年轻人还等在那里。她正要说些节哀之类的劝慰之辞时,年轻人打断了她:“这人是谁?”年轻人问。他是你父亲啊护士很诧异不他不是我父亲年轻人很平静以前我从没见过他
“那我带你见到他时,你怎么不说呢?”“我当时就明白了,这是个误会,但是我也知道——他需要我。所以我留下了。”说完,陆战队员转身离开了医院。
两天后,一封来自北卡罗来纳州海军陆战队基地的例行公函通知布鲁克林红十字协会说,老人真正的儿子正在赶去布鲁克林参加父亲葬礼的路上——人事处事后才发现,基地里有两个重名而且身份证号码相近的队员。当初他们错拿了一份记录。然而,正是那个被误会的年轻军人却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成了老人真正的儿子,并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证明了人类应如何相待。
1. 查字典填空。
(1)“喃喃”中的“喃”字部首为(   ),除部首外剩(   )。字典里的解释:A.低声说话的声音。B.燕子的叫声。文中的解释应为(   )。
(2)“辗转”中的“辗”字在字典里的解释:A.躺在床上翻来覆去。B.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很多地方,间接地。文中的解释应为( )。
2. 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
(2)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   )
(3)形容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
3.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诧异——(   )  疲惫——(     )
特殊——(   )  缄口不语——(     )
4. 给文章第五自然段的空白处加上标点。
5. 用直线画出反映文章中心的句子。
6. 文中较有戏剧化的情节在哪儿?用波浪线画出来。
7.回答下列问题。
(1)年轻人知道这不是自己的父亲,为什么当老人伸出手时,他马上用他那有力的手握住了老人?
(2)“‘我当时就明白了,这是个误会,但是我也知道——他需要我。所以我留下了。’说完,陆战队员转身离开了医院”这句话中的“他需要我”,是指老人需要什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品味
认真阅读,完成后面的练习。
音乐巨人贝多芬
①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恼,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②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③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④贝多芬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作者将“耳聋”比做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2.如何理解“在那本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3. “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这是什么原因?
4.第③段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
5.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品味
学生
从前,东非地区有一位很有名的医生。他的医术很高明,不过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后来年纪大了,他才答应只收一个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
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里,有一位贫苦的女人,这一天,她对自己 (唯有唯独唯一)的儿子说:“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学好了医道,好为人们解除病痛。记住,(   )医生怎样考验你,你(   )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
孩子答应了母亲的要求第二天就去求拜医生医生问孩子的母亲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是的医生母亲回答说
医生收下了孩子,可他仍不放心,便用各种方法进行试探,但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最后医生确信这是一个“哑巴”,便开始向他传授各种医术。“哑巴”学生qín fèn cōng míng,伶俐好学,老师感到很满意。几年过去了,孩子学到了许多“绝招”,不少yín  nán  bìngzhèng他都可以独自处理了。
一天,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头痛得很厉害。医生诊断后对病人说:“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病人同意了。脑壳被打开后,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里面寄生着一条白蠕虫,虫子一动,病人就痛得要命。于是,医生拿出一把细钩子,打算把虫子钩出来。“哑巴”学生像往常一样,quán shén guàn zhù地观察着老师的动作。这时,他突然想:“这样的手术很危险,万一钩不出虫子而伤了病人的脑子,后果十分(繁重严重沉重),应该采取别的办法才好,可是,如果我说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就会立刻暴露了我不是哑巴,欺骗了老师,他会赶我走的。”他急得直冒汗,再想:“如果我不说,病人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身痛苦,这样(   )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   )会坏了老师的声誉。”
“哑巴”学生终于说话了。“老师,”他平静地说,“你这样做太危险了。”
说完,他接过老师手里的钩子,放在火上烤了烤,拿过来挨近蠕虫。蠕虫被炙热的钩子烫着了,开始蠕动起来,很快就爬出了病人的脑子。接着,“哑巴’’学生缝合了刀口。医生听“哑巴”学生突然开口说话了,惊奇万分,但他还是允许学生做完了手术。
“你不是哑巴,为什么欺骗我?”手术后,老师质问自己的学生,并打算赶走他。
这时,学生坦然回答说:“是的,老师,我欺骗了您,很对不起您。不过,那是为了学到医术。可现在,看见病人受到死亡的威胁,作为一个医生,我不能再沉默了。如果老师万一失手,不但病人有生命危险,而且还会损害老师的名声……”
老师听了很受感动,说:“我的孩子,你做得对。我的名声倒是小事,病人的安危才是大事啊!”
1. 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
2. 将文中拼音换成汉字,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文中两个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分别是 :     
4. 写近义词。
克制(   )试探(   )质问(   )损害(   )
5. 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中。
不仅……还…… 与其……不如……
虽然……但是……   无论……都…… .
6. 用“——”画出文中描写“哑巴”学生进行心理活动的句子。
7. 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在括号里打“√’。
(1) 医生(   )   (2)母亲(   )
(3) “哑巴”学生(   )(4)病人(   )
8. 以“答应收徒——装哑学医——治病救人——吐露心声”为线索,用“∥”把文章分成四段。
9. 说说“哑巴”学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品味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1. 这是一首诗,是作者为纪念逝世13周年而写的。
2.诗中第一节两个“活着”的含义是( )
A. 两个都指肉体的生存
B. 前一个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指精神的永存
C. 前一个指精神的永存,后一个指肉体的生存
3. 诗中第一节两个“死了”的含义是(   )
A. 两个都指失去了生命
B. 前一个指失去了生命,后一个指虽生犹死
C. 前-个指虽生犹死,后一个指失去了生命
4. 回答问题。
(1) 诗歌中歌颂鲁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句子是哪句?
(2)诗中表现鲁迅为了革命事业甘愿贡献自己的一切的句子是哪句?    
(3)诗中表现鲁迅人生观的句子是哪句?
(4)诗中表现人民对鲁迅的回报的句子是哪句?
5. “不朽”的作用是( )
A.强调 B.着重指出   C.讽刺 D.引用
6. 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项选择)
A. 对比   B.夸张   C.拟人   D.反复
7.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使人联想到古诗
.
8. 在原文空白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万芳园。(25分)
要求:仔细观察右图,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题目: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万芳园。
要求:仔细观察右图,展开合理想象,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题目: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品读

①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②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③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④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在②段里作者初步解释了蝈蝈为什么吃蝉的肚子,是如何解释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
2.说明事物一定要做到准确地说明,那第①段中画线的词,是否能反映作者说明事物的不严谨,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面两句话所用说明方法。
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___
4.选文最后以自然段中“尤其”一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品读。

一天,徐特立同志到北京医院看病,候诊室的长靠背椅上坐满了人,都在等着叫号子。

徐老的警卫员一看这么多人 有点急了 心想 徐老是最爱惜时间的 就这么等着 得多少时间呀低声问道 徐老 人太多了 我去跟医院张主任说一声 给你先看 好不好

徐老 连忙摆摆手说 不行 不要告诉他 还是按次序看好 稍等一下没关系

警卫员望了望墙上的挂钟,撅着嘴说:“那够等的啦……”徐老看警卫员有些不高兴,便招呼他坐下,拍了拍他的肩膀,轻言细语地说:“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吗?我们要不是按次序看病,别人就要多等。无论做什么事,总要替别人想一想,不能想自己一个人方便。再说,你找张主任,咱们跟他熟,就特殊照顾,可以不按次序看病,如果熟人都不遵守制度,他这儿的秩序怎么维持呢?”

警卫员听了,觉得徐老说得很有道理,也就陪徐老一起等着叫号子了。

1.给短文2、3自然段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爱惜(______)  宝贵(______
次序(______)  特殊(______
3.理解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哪一个是对的,打上“√”。
“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A.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就不值钱。()
B.自己的时间宝贵,别人的时间一样值钱。()
C.自己的时间不宝贵,别人的时间才值钱。()
D.自己的时间不宝贵,别人的时间更不值钱。()
 
4.这篇文章是按_____顺序来写的。文章通过徐老看病这件事,赞扬了徐老______的好品质。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美文赏析。

古时候,有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人们听说了,一窝蜂地跑来看。

木匠在木头上勾了个大体轮廓,就不慌不忙地雕起来。

当凤头、凤尾还没雕成,羽毛也没有刻完的时候,围观的人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看见凤凰头的人,撇撇嘴说:“那是什么凤凰啊,简直像公鸡。”看见凤凰身子的人,斜斜眼睛说;“雕的一点也不像凤凰,倒像只又丑又笨的鸭子。”其余的人也指指点点附和着说:“还是有名的木匠呢,真丢人!瞧那笨手笨脚的样子,还想雕凤凰呢!”

听了这些,木匠并不理会,仍然专心致志地雕刻着。

围观的人觉得没多大意思,便三三两两地散开了。只有一位白胡子老头仍津津有味地欣赏着。

没过几天,凤凰雕成了,还添上了鲜艳的色彩。人们又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

只见凤凰翠绿的冠子高高耸立,鲜红的爪子闪闪发光,色彩缤纷的身子格外耀眼,鲜艳美丽的翅膀跃跃欲飞。

木匠用刻刀轻轻一点,给凤凰刻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凤凰立即扑噜噜地拍打翅膀,腾空飞起,在屋梁上回旋飞翔,三天三夜没有降落。

这时围观的人齐声称赞,一致惊叹凤凰的精美,夸奖木匠技术非凡。

那位白胡子老头听了,扭过头来,说:“别忘了,开始的时候你们是怎样议论啊!”一句话说得人们都羞愧得低下了头。

1.给画线的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在后面的括号里打“√”。
①围观者夸奖木匠技艺非凡
A.十分,极。( )B.超过一般。( )C.比较好。( )
②围观的人觉得没多大意思
A.思想内容。( )         B.意见。( )
C.情趣;趣味。( )       D.心意。( )
2.结合句子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津津有味(____) 降落(____) 称赞(____
3.结合句子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专心致志(____) 五彩缤纷(____) 羞愧(____
4.短文7-12自然段合起来讲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本文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