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语段阅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将这段话分成四层,并按顺序排列层意:(    ) (    ) (    ) (    )
A.外祖父教导我要学习梅花的精神。
B.赞美梅花的精神。
A.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B.赞美中国人有梅花这种精神。
(2)选择句意,把A或B写在括号里。
①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
A.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B.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②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B.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和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气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祖父那么喜欢这幅梅花图,为什么在莺儿回国的时候把梅花图送给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举出中国历史上几个有气节的人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小练笔场。
“想不到泪眼蒙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请设想当时的情景,试着写出来。要有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吧。

梅花颂

在许多人眼里,牡丹是美的象征。的确,牡丹红得妖娆,红得明艳。古人云:“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能在百花齐放的春日“枝”压群芳,人们对它的喜爱自然在情理之中了。然而,我却更加钟情那集秀于淡雅、集傲于纤弱的梅花。

然而,梅花并不是像菊花那样消极,它不透露“心远地自偏”的那份无奈的清净,而书写了“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的执著坚毅。即使“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它们仍凌霄独放,将生命之美在银装素裹中完美诠释。此时的牡丹、荷花与昙花,早就没有了昔日的飒爽英姿,惟余一段饱经沧桑的枝干;而梅却傲然挺立,任由寒刀般的北风撕扯,任由冰凿般的大雪欺压,它们毫无惧色,在万里北国中绽放着貌似娇弱的花,用那平凡的生命抒写着不平凡的传奇!

我喜欢梅花,喜欢那纯洁自然的清新、也喜欢那迎风斗雪的无畏。我愿化作

一枝梅,在天地间生长……
[[QOrDeR]]试着解释词语意思,并造句。
饱经沧桑:                         
造句:                            
百花齐放:                       
造句:                            
【小题2】文中第1自然描写牡丹的原因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作者为什么喜欢梅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喜欢梅花吗?请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赞美它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认真阅读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尽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是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获取经济利益违反了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因而没有申请专利。当然,这意味着我们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持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唯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 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因为在24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去世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1.文中“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
寻求现实的人:
梦想家:
2.居里夫人对“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3.“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
4.“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科学的这种魅力”指的是什么?
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科学家具有怎样的品质?用四个四字短语来概括。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备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任县令。途中,他不辞劳苦,绕到洛阳,拜师程颐,以求深造。这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冽,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侯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披银装,房屋顶上也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进一步学习以达到更高的程度。(______
②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______
2.当时杨时和游酢为什么要去找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中你感受到了杨时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理想的风筝 (节选)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选出对这段话主要内容的概括正确的选项(   )
A.刘老师追风筝。
B.刘老师感觉到生命的强壮。
C.刘老师爱逞强。
2.文中“故意”一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想的风筝”究竟寄托着刘老师什么样的理想呢? 请选出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 )
A.对生活的热爱。
B.生命的顽强。
C.自信乐观。
D.天真可爱。
4.为什么说那圆木棍功德无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根据要示写句子。
(1)金色的沙滩上奔跑着一群快乐的孩子和他们的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                                
(2)那么大的困难不都解决了吗,我们还能被这点小事吓倒?(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会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理想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理想是通往成功道路的铺路石;理想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两至三句)。
                                      
                                      
类型:句型转换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军队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军队奋起反抗。由于人少,他们的指挥部被奥地利军队包围了。

奥地利军队从三面向指挥部发起猛攻,意大利军队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但奥地利军队人多炮猛,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了,急需有人出去请求增援部队。

一位少年鼓手说:“让我去吧!”守卫队的大尉指挥官写了一封信,交给少年鼓手,然后用绳子把他从大楼的窗口吊下去。少年鼓手揣着大尉的信,躲过敌人的监视,猫着腰,飞快地向山坡下跑去。

不一会儿,少年鼓手被奥地利哨兵发现了,随即一阵猛烈的炮火向他射来。少年鼓手不幸中弹倒下了。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冒着敌人的炮火,爬过山坡。这时,血一滴一滴地洒在他爬过的草地上。

爬过山坡,他又拼足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跑过田野,来到部队的驻地,把大尉的求援信交给了一位军官,便倒了下去。

这位军官一看信,立即派出骑兵,飞速赶去增援。守卫队大尉一看援军来了,便指挥部队出击,两军前后夹攻,侵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指挥部的围困解除了。

1.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这篇课文记叙了(____________),歌颂了(____________)。
3.分段,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词语。
①增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落花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