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北京版(2004)|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一百五十里”在文中连续出现了三次,说明草原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中“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指__________,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彩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中的“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段话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草原八月末

梁 衡

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便从河北进入内蒙古。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两边也有山,但都变成缓缓的土坡,随着地形的起伏,草场一会儿是一个浅碗,一会儿是一个大盘。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景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上的反光。草并不深,刚可没脚脖子,但难得的平整,就如一只无形的大手用推剪剪过一般。这时除了将它比作一块大地,我再也找不到准确的说法了。但这地实在太大,除了天,就剩下一个它;除了天的蓝,就是它的绿;除了天上的云朵,就剩下地上的牛羊。这时我们平常看惯了的房屋街道、车马行人还有山水阡陌,已都成前世的依稀记忆。看着这无垠的草原和无穷的蓝天,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有删减)

1.本文的草原最主要的特点是(        
A.美丽B.开阔C.干净
2.读画横线的句子,与课文《草原》相比,本文作者把草原比作地毯是为了突出草原的___________,而老舍把草原比作绿毯是为了突出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浪纹线的句子,说说同样是初入草原,作者的感受与老舍先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章,你想到了学过的描写草原上牛羊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少年朋友,你到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吗?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

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鹿群,像银河的繁星撒在茂密的森林里;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绢镶在晶亮的溪水边。

你一眨眼,草原上的风随着歌声呼啸,放牧牛羊的小子唱着长调,骑着骏马过来了!天空中的百灵鸟和云雀飞舞着鸣叫,驯养鹿马的小姑娘吹着口哨,迈着碎步过来了!

你再一眨眼,羊群从蔚蓝色的天边上跑下来了;鹿群从赭褐色的林莽中跳出来了;马群从翠绿色的草丛中跃上来了;牛群从晶白色的水泽中淌过来了。

你又一眨眼,金光灿灿,那是金色的霞光映照在小子金色的腰带上;花儿朵朵,那是盛开的山丹丹衬托着小姑娘花花绿绿的头巾。

风儿阵阵。草浪滚滚。像绿色的海洋一望无边;洁白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像海洋中的白帆。它们正乘风破浪,向着更美好的未来驶去!

1.用横线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2.按要求在文中找词语写下来。
(1)AABB:________       ________
(2)ABCC:________       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蔚蓝色的(         )     赭褐色的(          )
翠绿色的(         )     晶白色的(          )
4.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描写了___,把它们分别比作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坚持

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重量级拳击史上英雄辈出的年代。4年来未登上拳台的拳王阿里此时体重已超过正常人的体重二十多磅,速度和耐力也已大不如前,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然而,阿里坚信“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他凭着顽强的毅力重返拳台。

1975年9月30日,33岁的阿里与另一拳坛猛将弗雷泽进行第三次较量(前两次一胜一负)。在比赛进行到第14回合时,阿里已经精疲力竭,濒临崩溃的边缘,这个时候一片羽毛落在他身上都能让他轰然倒地,他几乎再无丝毫力气迎战第15回合了。然而他拼着性命坚持着,不肯放弃。他心里清楚,对方和自己一样,也是只有出的气了。比到这个地步,与其说在比カ气,不如说在比毅力,就看谁能比对方多坚持一会儿了。他知道此时只有在精神上压倒对方,才有胜出的可能。于是他竭力保持着坚毅的表情和誓不低头的气势,双目如电,令弗雷泽不寒而栗,以为阿里仍残存着体力。

这时,阿里的教练邓迪敏锐地发现弗雷泽已有放弃的意思,他将此信息传达给阿里,并鼓励阿里再坚持一下。阿里精神一振,更加顽强地坚持着。果然,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裁判当即高举阿里的手臂,宣布阿里获胜。这时,保住了拳王称号的阿里还未走到台中央便眼前一黑,双腿无力地跪在地上。弗雷泽见此情景,如遭雷击,他追悔莫及,并为此抱憾终生。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不寒而终身
2.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杰出的人物一批批涌现——(             )
后悔遗憾一辈子——(             )
3.写出下面句子的含义。
(1)医生给他的运动生涯判了“死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弗雷泽表示“俯首称臣”甘拜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照样子补写句子。
精神才是拳击手比赛的支柱;毅力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拳王阿里至关重要的一场比赛,可全文竟没有一句双方对打的描述,这是因为,本文的主题是赞颂阿里_________,所以不需要记叙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美文欣赏

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汪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七彩的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出阵阵幽香。

草原不仅美丽也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极快,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矫健的雄鹰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该句采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写。
2.从短文中找出与“一碧千里”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3.短文是围绕着哪句话来进行描写的,用“        ”画出来。
4.从写作方法上看,短文第二段采用了(        ),短文第四段采用了(        )
A.静态描写                           B.动态描写
5.本文从哪三个方面写出锡林郭勒草原的美丽?(       
A.天空的的美、野草的茂、牧民的乐
B.草原的美、野花的茂、动物的悠闲
C.天空的美,动物的自由欢乐,牧民的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堂,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文中的“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指_______,写出了它的特点______,破折号表示______,最后的感叹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之情。
2.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
3.下面对片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来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因为他们担心客人迷路。
B.蒙古族人迎接远客一定会穿着鲜艳的衣服,以表隆重。
C.“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说明蒙古草原很空旷,常常不见来客。
D.写“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实际上是为了表现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笋

我爱竹山,我爱竹林,我更爱竹山的春色,竹林的后代——春笋。

春日,春雨潇潇,静幽幽的竹山,翠生生的竹林,像一幅烟雾迷蒙的水墨画。春雨洒落在竹叶上,沙沙沙,像少女轻抚琴弦,像春蚕吞食桑叶。“滴答——滴答——”小水珠掉落在地上,渗进土里了。地里的笋芽儿如同婴儿吮吸母亲的乳汁,咂咂咂,积聚着力量。

嗬,一夜之间,又有无数春笋破土而出啦!瞧,漫坡遍地,密密麻麻,一个个像尖锥似的,披着淡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里沐浴。

啊,春笋长得多么顽强呀!春雷一动就破土而出,冲破地皮蹦出来,顶着沙砾冒出来,挤开石缝钻出来……

啊,春笋长得多么欢畅呀!

迎着阳光,吸着雨露,一个劲儿地拔节。叭叭叭,一节,一节,又一节……你追我赶,竞争着向上,向上!山泉叮咚为它们伴奏,鸟雀欢鸣为它们歌唱,山茶舒瓣为它们展笑靥,松柏婆娑为它们鼓掌:长吧,长吧!高高的蓝天多广阔,看谁快快长成材,比谁早日做贡献。

1.填空。
①作者把美丽的竹山和竹林比作________。
②作者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形容春雨的沙沙声。
③第四段中描写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写了(     
A.“我”爱竹山、竹林的美景。
B.春天,无数春笋破土而出。
C.春天竹山、竹林的美景和春笋顽强欢畅生长的情景。
3.细读文末最后一句,你知道春笋的理想吗?试着写出你的理解: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草原(节选)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比作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
2.作者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
3.如果你来到了草原,会发出怎样的赞叹?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     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   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有轨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从文中找出形容“绿”的两个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句中是把         比作         ,把 比作          
4.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草原的美景的?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锡林郭勒大草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色, 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 覆满了青青的野草, 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 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 嵌着一汪汪清亮的湖水, 水面映出太阳七彩的光芒, 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 粉红的牵牛花, 宝石蓝的铃铛花, 散发出阵阵幽香。

1.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阅读短文, 完成方框中的批注。
批注1: 读了这段话, 我不由得想起《草原》中的句子: 这种境界, 既使人__________, 又叫人__________, 既愿______________,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_________________
草原不仅美丽, 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 百灵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 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 它们跑起来极快, 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 神气地挥舞着鞭子, 放声歌唱: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白云下面马儿跑……” (有改动)
批注2: 读到此处, 我的脑海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 一群年轻的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
时而______________, 时而______________
时而______________, 是多么______________
2.本文第一段主要抓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景物, 描写了草原的静态美; 第三段则描写了草原的动态美, 突出了草原___________的特点。
3.这篇短文和课文《草原》相比, 在内容上、情感上、表达方法上, 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之处。关于两篇文章的异同,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内容上, 两篇文章都写了自然美景。
B.内容上, 《草原》着重用几处景物体现了草原的特点, 本文则通过很多景物体现了草原的特点。
C.情感上, 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对所写景物的赞美之情。
D.表达上, 《草原》把情感藏在了写景的字里行间, 本文则把景与情融合起来写。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