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文在线
有一天,我们到森林里采蘑菇,回到家时累极了,草草吃了饭就睡了。满满一篮子蘑菇就放在窗台上——那儿比较凉快,放一夜不会坏。
第二天早晨,我们________地发现篮子空了。蘑菇都到哪儿去了?
爸爸________在书房里________起来:“快来看!”我们跑过去,眼前的______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墙上的那副鹿角上________了蘑菇;不仅鹿角上,搭手巾的架子上、镜子后面、油画上面,到处是蘑菇。原来松鼠起了个大早,忙活了一个早晨,把蘑菇全晾上了。它想晾干了留着给自己过冬。
秋天,当阳光还温暖地照耀着大地的时候,森林里的松鼠总是把蘑菇高高地挂在树枝上晾干。我们家的松鼠也这样做了。
(1)请给第2、3自然段的括号中填上原文内容。
(2)请用简短的话概括这部分内容。
                                                                           
(3)松鼠把蘑菇晾到哪里去了?它为什么会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画“  ”的句子,结合有关词语,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家饲养过小动物吗?你是否观察过小动物做事的情景?请用几句话描写一个观察片段。(8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词语游艺厅。
(1) 从狐狸引开狗的行为中,我联想到了一个词语________(三十六计中的)。
(2) 两只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不惜冒生命危险来解救它,我联想的词语有:________。
(3) 下面哪幅图和本文的主题相符呢?(  )
(4) 联想写成语。

看到狐狸,我想到的含有”狐”字的成语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类文阅读。
大青牯(    )牛
大青牯牛身材均匀,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浑身是劲。它的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骁(    )勇善斗。有一天夜里,它破栏而出,一夜走了几十里路,一路上斗败了几十头公牛。
有一次,大青牯牛拉着大车,在中途遇见一头称霸一方的大公牛,横立路上,睥(    )睨(    )一切。大青牯牛哪能容许那大公牛逞强!它一声长啸,拉着大车愤怒地冲上前去,空寂的野地里立即发出牛角猛烈的碰击声。只几个回合,大地奇异地寂静下来。原来是大青牯牛锐利的角挑住了对手的眼角,它昂头挺立,对手眼角流着血,痛得不能动。
后来,人们把大青牯牛的双角锯去了锐利的角尖。但大青牯牛仍然勇猛好斗。
牛,有一种特异的记性。只要斗过一次,相隔几年也不会忘记,只要一见面,又是一场恶斗。
有一天,大青牯牛犁地,远远地隔着几条田垄,它一眼望见一头大公牛解下犁,正在田埂上甩着尾巴吃草。突然,大青牯牛拉着犁铧(    )直往那远处狂冲,被它拉得乱晃的犁铧在太阳下闪闪发光。在人们的惊呼声中,那头曾经被大青牯牛斗败过的大公牛,拼命地逃跑。
________大青牯牛好斗,给人带来不少麻烦,它________是一头非常出色的大水牯。
大青牯牛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它做起活来,闷头苦干,一天能犁十亩地。它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人们________一看到深翻的泥土,________知道这一定是大青牯牛刚刚犁过的。深翻的泥土是这么香,细细耙过的田地像一匹匹黑缎。
不要看大青牯牛脾气这么犟,这么凶猛,但是它有时却非常听话,非常温和。当你把它从斗牛场上拉下来以后,用红药水给它涂伤口,端着盆让它喝温水的时候,它两眼望着你,像个大孩子。这时,你数说它的缺点,责备它的错误,它对着你一动不动地站着,深深地低着头……
(1)查字典,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前面的字注音。
(2)在文中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解释下列词语。
①睥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骁勇善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文中大青牯牛的外形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介绍的大青牯牛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虽然脾气______,但是有时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诗歌小舞台。为你喜欢的小动物写一首小诗吧。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9月底的一天,凌晨三点,王志成所在的村庄里所有村民还在沉睡,突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伴着惨烈的喊叫声,把王志成惊醒。王志成跑出门一看,是他7月份救过的黑叶猴回来啦!王志成正要上前抱它,黑叶猴一反常态,挣脱王志成的拥抱,焦急地大叫。见王志成不明其意,黑叶猴用手指着后面的山岭。王志成转身看去,天啊,一座大山正在倾倒,山上巨大的石头不断滚落,黑叶猴伸出长臂,一个劲儿地拉王志成快走。
王志成终于明白了,他飞奔回屋,摇醒妻子,拉起娃儿,跑出屋外。接着,又一家一家喊门,全村五户人家共20多人,刚刚跑出门外,大块山石便滚压下来,直逼村庄。
许多村民都哭了:好险啊,如果不是灵猴救人,我们都死定了。
(1)“一反常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叶猴深夜归来是因为(  )
A.它饿了,回来寻找食物。
B.它想念恩人,回来探望恩人王志成。
C.灾难将至,它回来救恩人脱险。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救全村人脱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黑叶猴救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照《金色的脚印》一文,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受到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提优
自由与生命
一天下午,天气暖洋洋的,一群小孩在十分卖力地捕捉那些色彩斑斓的蝴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时代发生的一件印象很深的事情。那时我才12岁,住在南卡罗来纳州,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放到笼子里,而那件事发生后,我这种兴致就被抛得无影无踪了。
我家在林子边上,每当日落黄昏,便有一群美洲画眉鸟来到林间歇息和歌唱。那歌声美妙绝伦,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曲调来。
我当机立断,决心捕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她为我一人歌唱。果然,我成功了。她先是拍打新生的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但后来她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聆听我的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唱,我感到万分高兴,真是喜从天降。
我把鸟笼放到我家后院。第二天,她那慈爱的妈妈口含食物飞到了笼子跟前。画眉妈妈让小画眉把食物一口一口地吞咽下去。当然,画眉妈妈知道这样比我喂她的孩子要好得多。看来,这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情。
接下来的一天早晨,我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干什么,发现她无声无息地躺在笼子底层,已经死了。我对此迷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想我的小鸟不是已得到了精心的照料吗?
那时,正逢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家父,在我家小住,我把小可怜儿那可怕的厄运告诉了他,听后,他作了精辟的解释:“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进笼子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莓,她似乎坚信孩子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捕捉任何活物来关进笼子里。因为任何生物都有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1) 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迷惑不解:                                                                     
皆大欢喜:                                                                     
(2)文中作者认为哪件事是皆大欢喜的事?又是什么让作者迷惑不解?
                                                                            
                                                                               
(3)小画眉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4)仔细读画“  ”的句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自由和生命哪个更重要?请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大象的鼻子

大象是现代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它高3米(左右  大约)______,头尾长7米,身体(左右 大约)______有5000斤重。每天,它要吃300斤饮料,饮200斤水。大象的身体那么笨重,可它的鼻子却灵巧极了。大象的鼻子除闻味道外,向上翘,可以(摘 卷 捡)______树叶、果实;向下垂,可以(摘 卷 捡)______青草、芦苇,甚至能(摘 卷 捡)______起一枚绣花针。炎热的夏天,大象用鼻子吸足水,弯向身体,把水喷向自己身上,再吸泥沙当作痱子粉撒在自己的身上,用这种办法来散热和防止虫咬。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4.找出表现大象鼻子灵巧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象“用这种办法来散热和防止虫咬”中“这种办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现代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这句话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说的?______
A.打比方B.列数字C.举例子D.作比较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我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它是一种美丽的花。这花(    )外表给人一种美的亨受,(  )还可以吃,酸甜甜的,诱人得很。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一同到山上去采映山红。来到了山上,一眼望去,盛开的映山红有红红的,有白白的,有黄黄的,五彩缤纷。我被这一片美丽的花海吸引住了。

正当我看得出神,突然,一个小伙伴大声嚷道:"喂,你还呆在那里干什么?这么美的花,你还不多采些回去。"我这才回过头来,赶忙采起花来。不一会儿我就采了一大捆。要回家了,我从一大捆的鲜花中选出几枝花儿红、颜色艳的映山红札成一束,心想:我要把这束亲手采来的映山红献给为保护集体财产,与夕徒英勇搏斗而身受重伤的英雄叶老师和章阿姨,表示我们少先队员对他俩的一片敬意。

啊!我喜欢映山红,我更喜欢我心灵中的映山红--雷锋叔叔、赖宁哥哥、叶老师、章阿姨……

1.在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是(      )。
A.虽然……但是
B.不但……而且
C.无论……都
D.即使……也
2.文中有3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把正确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能体现、突出映山红多、美的两个词是(     )。
A.一大捆 美丽
B.诱人 吸引
C.花海 五彩缤纷
D.一束 五彩缤纷
4.文中显示红色的那句话朗读时,重音应放在哪个词上?选出合适的一组(   )。
A.啊、喜欢、更、心灵中、雷锋、赖宁、老师、阿姨
B.啊、映山红、更、雷锋、赖宁、叶、章
C.啊、我、更、喜欢、映山红、叔叔、赖宁、叶、章
D.啊、喜欢、更、心灵中、雷锋、赖宁、叶、章
5.文中显示蓝色的句子换一种形式表达并保持原意。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怎能不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呢?
B.我不能不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
C.我怎能否认我不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呢?
D.我多么爱家乡美丽的映山红啊!
6.对本文的中心思想,你的理解是(    )。
A.表达出作者对映山红的喜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敬慕之情。
C.表达出作者热爱自己家乡的感情。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练习。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限定为三斤。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而这些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终于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的老牛挣脱了缰绳,闯到沙漠里运水车必经的公路旁。运水的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运水车不能前进。性急的司机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
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
老牛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的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头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就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去。
[[QOrDeR]]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挪动(né    nuó) 倔强(jué   juè) 贪婪(lán  nán)
【小题2】给多音字注音。
刹车(  ) 刹那(  ) 处分(  ) 四处(  )
【小题3】词语巧搭配。
(  )的主人  (  )的叫声  (  )的故事
(  )的牛背  (  )的水   (  )的老牛
【小题4】填空。
这是一头(  )的老牛,一头(  )的老牛,一头(    )的老牛。
这是一个(  )的故事,一个(  )的故事,一个(    )的故事。
【小题5】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用心读这个真实的故事,想象当时的情景,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外选文,完成练习。

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挡在送水车前。它凄厉的叫声,(hé hè)着青海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fèn fēn)外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chǔ chú)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这对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地往回走去。

1.用“____” 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老牛挡在送水车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的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用“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