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瞅了瞅(        )    安定 (        )    占据(        )      信心(        )
2.用“     ”画出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
3.将“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改写成意思相同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为什么“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rēng réng)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带   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详 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jū jù)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女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字或加点字错误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     )        匆匆——( )
3.节选内容主要写了_____
4.在选文中法官的“怒气冲冲”与李大钊的_____形成_____对比,表现了李大钊_____
5.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由许许多多李大钊这样的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你还知道哪些革命烈士,请列举一个,并写出他的英雄事迹。
_____
6.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你想对李大钊这样的革命烈士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致”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选文选自《___________》,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为纪念_____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画“       ”句子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泰山”和“鸿毛”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段中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好,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彻。”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______如徐凝诗云______皎皎秋月八月圆______嫦娥端正桂枝鲜______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在文中第三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中秋节还有____________之称。
3.你知道月亮有哪些别称吗?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做一简单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两句关于月亮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请仿照课文,通过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写一写你的老师或同学,表现他们的某种品质。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代表我的祖国

①徐悲鸿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画家。

②1919年到1927年,他在欧洲一些国家留学。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在外国的中国留学生,常受到一些人的歧视。

③有一次,许多留学生坐在一起聚会。一个外国洋学生站起来,恶毒地说:“中国人又蠢又笨,只配当亡国奴,就是把他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坐在一旁的徐悲鸿被激怒了,他走到这个洋学生面前,大声地说:“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④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⑤当时,巴黎的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欧洲绘画大师的作品,每逢节假日,徐悲鸿就进馆去临摹。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经过潜心临摹,徐悲鸿的画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⑥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⑦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他创作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整个画界。

⑧那个外国学生看了徐悲鸿的作品,非常震惊。他找到徐悲鸿,鞠了一躬说:“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___________________
有眼不识泰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第④段与第⑤、⑥段的关系是( )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4.第③段与第⑧段的作用是( )
A.过渡和总结,表现了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品质
B.前后照应,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品质
5.徐悲鸿是怎样的一个“有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

雪山小太阳

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战栗。队伍前进得有些迟缓了。寒冷、饥饿、稀薄的空气侵袭着这支坚强的队伍,已经有很多同志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夹金山高又高,坚持一下胜利了!翻过雪山是晴天,嘿!太阳暖和和,战士笑呵呵……”

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中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跳着,唱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我们的小太阳又升起来了!”战士们笑了。

这名唱歌的女孩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女孩把行进中的故事编成歌谣鼓舞着大家前进,成了大家的“开心果”。翻雪山时,女孩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开玩笑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很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红毛衣也抵挡不住寒冷的侵袭,“小太阳”的脚步也越来越迟缓。突然,她停了下来,她看见路边坐着的一个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冷,冷……”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有人突然发现,队伍里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个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在山坡上,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在担架上,战士们找到了那件红艳艳的大毛衣,它穿在一个受伤的战士身上。

伤兵脱下红毛衣,郑重地铺在雪地上。它像女战士快乐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顶已经微现阳光,太阳红彤彤的,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1.短文的第2、3自然段是对卫生员____(A.外貌 B.语言 C.动作 D.神态)的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我体会到( )
A.她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鼓励战士们战胜眼前的困难,翻过雪山。
B.她性格活泼好动,符合她年少的特点。
C.因为即将翻过雪山,她的心情非常兴奋,才会有如此表现。
D.部队首长让她这样做,这样可以消除长途行军中的枯燥无味。
2.从下列哪些内容中可以看出夹金山环境的恶劣?(  )(多选)
A.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
B.狂风夹杂着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凛冽的空气中,雪山似乎也在战栗。
C.空气稀薄。
D.太阳照在皑皑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3.题目中的“小太阳”指的是________,这样称呼她是因为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将古诗内容补充完整。
2.一个“咬”字,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劲竹_________的性格。
3.根据古诗的内容,试着画出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甲】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乙】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以上两个片段出自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分别描述了李大钊同志________的情景。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转折B.表示递进C.表示解释说明
3.两个片段中采用的描写方法有(多选)(     
A.语言描写B.动作描写C.外貌描写D.神态描写
4.从“坚决”“安定”“沉着”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李大钊______的革命精神。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父亲的心里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镇定——(      )              和蔼——(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着——(      )              安定——(      )
3.按词语感情色彩说“伟大”属于_______
4.文中破折号表示_______
5.让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的描写。父亲“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是因为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慈样”表现了_______
6.父亲脸上的表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
______________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父亲“瞅了瞅我们”,期望“我们”_______。他又“望了望我们”,期望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