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_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淡妆”与前文的“______”一词相照应,“浓抹”与前文“______”一词相照应,“相宜”与“好”“奇”相照应。
4.诗人从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西湖的美丽风姿,描写雨中西湖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流露出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楚江开,碧水东流             

             相对出,孤帆一片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本诗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被世人称为“_________”。“楚江”指的是________
3.侧重写天门山雄奇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侧重写天门山秀丽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诗人用“_________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水的浩大声势,用“____________”两字写出了江流回旋激荡之态。
5.有人评价说:“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开”字看似平淡,其实很妙,请你说说“开”字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_____,又写了______;既有______之景,又有______之韵。(       
A.湖;山;春天;夏天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C.湖光;山色;温暖;凉爽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____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_____,而且______,情味隽永。(       
A.西湖;生命;新奇别致B.美景;生命;新奇怪异C.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
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____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_____。这两句运用了_____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____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_____”相照应,“相宜”与“______”、“______”相照应。(       
A.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
B.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
C.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缘”的意思是(  )
A.边B.因为C.沿,顺着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的感觉。
4.“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什么?用“______”画出相关的诗句。
5.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
A.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山险水势凶《望天门山》
1.第一句中的“____”字仿佛让人看到滔滔江水呼啸而来;第二句中的“____”字既表现了山的险峻,又展现了江流的雄姿。
2.前两句诗着重写了江和山,第一句(_______),第二句(_______)。
A.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B.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

(唐)刘禹锡

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____,________。
2.“和”在诗中的意思是(   )
A.平和,和缓
B.和谐,和睦
3.“青螺”在诗中指的是(   )
A.一种田螺
B.君山
4.诗人描写的是洞庭湖上________(时间)的美丽景色。
5.诗人是站在________(填“远”或“近”)处来欣赏洞庭湖夜景的,从“________”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形近字组词 
孤_____   闲______  湖______  镜______  银______
狐_____  闭_____  糊______   境_____   跟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头两句诗中的“莫笑”“足”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______)(多选)
A.“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
B.“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C.这两个字表现了诗人依恋不舍的心情。
2.“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正常语序应为(   )
A.丰年留客鸡豚足
B.丰年留客足豚鸡
C.丰年鸡豚足留客
3.诗中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
A.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选择诗句填空。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D.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①本诗中写出丰收的年景和农民热情好客的一句是(______)
②描绘乡村社日前夕热闹情景的句子是(______)
③写作者主观心境的句子是(______)
5.本诗的线索是  ,全诗句句紧扣“   ”字来写,因而主线突出又层次分明。(  )
A.游踪;游
B.所见;游
C.所感;游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登飞来峰

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
A.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上千寻塔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2.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   ,又比喻 。( )
A.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B.千寻塔的最高层、山的最高处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A.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B.心中有着愤怒和不甘的情绪。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望天门山》一诗中的“______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的“______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
A.天门中断楚江开、开、回、碧、青
B.天门中断楚江开、开、出、碧、青
C.两岸青山相对出、开、回、碧、青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