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央视《小崔说事》节目组曾对身为梁启超的小儿子、中国导弹控制系统创始人之一的梁思礼院士进行过一次访谈。

节目中小崔提起了一件事:有一天,梁思礼先生赴美访问,在西雅图遇见了当年的同窗好友,也是位华人,也是位研究导弹的专家,他的年薪是300万美元,可是当时梁思礼先生一年的工资还不到1万元人民币。访谈中,小崔问梁思礼先生:“别的不公正待遇您都不计较,但这件事对您一定有很大的刺激吧?”

别的不公正的待遇是什么呢?梁思礼先生1941年(17岁)赴美求学,1949年,当他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消息,凭着一颗纯洁而又单纯的爱国之心,毅然决然地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在新中国的建设中,梁思礼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却在某些事情中遭不公正待遇,受了很多委屈。面对小崔的提问,他会如何回答呢?

85岁高龄的梁思礼面对提问,掷地有声地回答:“那位同学研究出来的导弹,当时也许就瞄准着中国;我研究出的导弹,却是保卫祖国,我为此非常自豪!”全场嘉宾报以热烈的掌声。

1.文中加点词“刺激”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声、光、热等引起生物体活动或变化;②推动事物,使起积极的变化;③使人精神上受到挫折和打击。“刺激”在文中应该选择第______种解释,它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掷地有声”这个词语表现了梁思礼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梁思礼是____________的儿子,他是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梁思礼为什么会感到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叙述方式是_______。(A.顺叙   B.倒叙 C.插叙)这一自然段对表达梁思礼的爱国之心有什么用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拓展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 )落山 ),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 )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 ;“山涧”的意思是_____ 。
3.找出文中有“看”的意思的两个词,并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 和______ ,表现了壮士们______ 的精神。
5.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纵身跳下深谷”和______ 我们看到了五壮士______ 光辉形象。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大江保卫战(节选)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提,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官兵们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拉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

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第②段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展现了官兵们的英雄形象。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第③段是对“面”的描写。
D.第③段加点词“状”代指了前一句的内容,这样的写法使文章详略得当。
4.读了短文,你想对黄晓文叔叔说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928年2月,夏明翰同志被捕了。

审讯室内,敌人的审问开始了。“你多大年岁?”“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万岁!”“你老家在哪儿?”“革命者四海为家!”敌人被弄得慌了手脚,又问:“你信仰什么?”“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信仰马克思主义!”敌人企图从夏明翰口里得到一点情报的梦想破灭了。

敌人用各种手段没能使夏明翰屈服,最后决定杀害他。

2月9日清晨,白色恐怖笼罩江城。夏明翰同志告别狱中难友,      地走向刑场。

刑场上,夏明翰      ,深情地望着祖国大地,望着他熟悉的、印满他战斗足迹的武汉三镇。行刑官走过来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讲。夏明翰大声说:“有!给我纸和笔!”他用带着手铐的手,饱蘸着浓墨,不,饱蘸着自己满腔热血,在雪白的纸上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      的就义诗。写完,他将笔一甩,厉声喝道:“开枪吧!”

枪声响了。党的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夏明翰同志为革命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将下列三个词语填写在文中最恰当的地方。
A.从容不迫   B.正气凛然   C.昂首挺立
3.“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句诗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用“ ”画出描写五壮士神态的句子。
2.第一自然段中能突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的词是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句子。
4.选段内容体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的精神。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快乐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注视 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欢喜)。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用“\”划去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
2.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这个任务”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画出描写五壮士神态的句子。
4.这段文字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描写五壮士。
5.读画“﹏﹏”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马宝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一)

①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③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④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⑤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⑥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细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⑦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⑧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二)

①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②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③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④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⑤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将画“ ”的句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一)和选文(二)都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你来分析。
(1)选文(一)中,第_____句是“面”的描写,即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第____句是“点”的描写,即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
(2)选文(二)中,第____句是对五位壮士的群像描写。在描写“点”时,作者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__________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_______的精神。
3.两个选文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的好处分别是:选文(一)__,选文(二)___。(写序号)
A.不仅强化了描写的层次感,而且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B.既突出五位战士的团结勇敢,又让人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
4.五位壮士的爱国精神永远流传,请你写一段颁奖词来赞扬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场面描写最重要的是________结合。画横线的句子关注的是人物群体,也就是“_______”的描写。
2.语段中也写到了每一位战士的表现,即“       ”的描写,用“       ”画出有关的句子。
3.从你画的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__来描写的,通过这些句子可以看出五壮士内心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语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面对绝境,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壮士们没有丝毫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五位壮士跳崖时的无畏和悲壮。
2.五位壮士站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心里一定感到非常欣慰。他们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是对片段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有(                 )(多选)
A.“这声音”指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B.这两句话赞颂了五壮士的壮举,充分体现出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C.这两句话感人至深,充分显示了五壮士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D.这两句话点明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不会动摇,抗战的力量无比巨大,抗战必定胜利。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迷宫。

牧童妙联惊先生

陈先生是个爱好吟诗作对的老夫子,这年被请到乡下教书。

一天中午,陈先生午休,只听梁上老鼠“吱吱叽叽”打闹,便捡起一土疙瘩砸过去,几只老鼠被惊散。可陈先生正要入睡,梁上又是一阵“叽叽”叫,吵得心烦——再砸——再吵……陈先生没了睡意,用笔在墙上画了只活灵活现的大花猫,并埋着嗓子细声学着猫叫,吓得老鼠四处逃散。陈先生笑笑,随口来了句:“壁上画猫惊闹鼠。”下午他让学子们对下联,可大家都对得不满意。这时,突听窗外传来一句“田头草人吓麻雀”。陈先生一惊,到堂外一看,原来是给富户家放羊的孤儿朱小,今年才十三岁。

陈先生心想,靠偷听学习竟学得如此好,若收入堂正规学上几年定成才,便出联考他:“新竹长,长过老竹,新青胜蓝。”朱小脱口而出:“老树高,高过新苗,老盛新茂。”陈先生不敢相信,一个十三岁的牧童如此了得,便将他收入学堂读书,分文不要。

后来,朱小竟成了淮阴侯身边的高参!

1.陈先生对学子们对的下联不满意,而朱小能对出,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壁上画猫惊闹鼠”是先生根据午休亲身经历而来,而“田头草人吓麻雀”是朱小看到什么情景而应的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竹长,长过老竹,新青胜蓝。”有新竹超过老竹的意思,暗含对后辈的夸奖;而“老树高,高过新苗,老盛新茂。”表面意思是什么?暗含着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朱小竟成了淮阴侯身边的高参!”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说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