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冀教版(2002)|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

抗日英雄王朴

王朴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外,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然后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当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时,王朴怎么也不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威胁王朴。王朴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王朴英勇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解释文中的词语。
(1)昂首挺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不畏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在文中画出描写汉奸丑恶嘴脸的词语。
3.面对日本鬼子的刺刀,王朴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迷宫。

牧童妙联惊先生

陈先生是个爱好吟诗作对的老夫子,这年被请到乡下教书。

一天中午,陈先生午休,只听梁上老鼠“吱吱叽叽”打闹,便捡起一土疙瘩砸过去,几只老鼠被惊散。可陈先生正要入睡,梁上又是一阵“叽叽”叫,吵得心烦——再砸——再吵……陈先生没了睡意,用笔在墙上画了只活灵活现的大花猫,并埋着嗓子细声学着猫叫,吓得老鼠四处逃散。陈先生笑笑,随口来了句:“壁上画猫惊闹鼠。”下午他让学子们对下联,可大家都对得不满意。这时,突听窗外传来一句“田头草人吓麻雀”。陈先生一惊,到堂外一看,原来是给富户家放羊的孤儿朱小,今年才十三岁。

陈先生心想,靠偷听学习竟学得如此好,若收入堂正规学上几年定成才,便出联考他:“新竹长,长过老竹,新青胜蓝。”朱小脱口而出:“老树高,高过新苗,老盛新茂。”陈先生不敢相信,一个十三岁的牧童如此了得,便将他收入学堂读书,分文不要。

后来,朱小竟成了淮阴侯身边的高参!

1.陈先生对学子们对的下联不满意,而朱小能对出,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壁上画猫惊闹鼠”是先生根据午休亲身经历而来,而“田头草人吓麻雀”是朱小看到什么情景而应的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竹长,长过老竹,新青胜蓝。”有新竹超过老竹的意思,暗含对后辈的夸奖;而“老树高,高过新苗,老盛新茂。”表面意思是什么?暗含着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后来,朱小竟成了淮阴侯身边的高参!”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说明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狼牙山

狼牙山坐落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部,距易县县城大约45公里,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

狼牙山,以八路军五勇士浴血抗击日寇舍身跳崖而闻名于世。1941年秋天,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部队主力和群众转移,将日寇引上棋盘陀,这里三面都是绝壁,异常险要。在子弹用尽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五位战士砸碎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如今,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巍然矗立着五勇士纪念塔,塔高二十多米,正面刻有聂荣臻元帅书写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塔底层有五勇士头像浮雕。因此,这里被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狼牙山既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一座国家级森林公园。

那里风光绮丽,山上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动物有黄羊、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两三百种之多。人们涉足游览,可尽享森林浴之妙。秋季金风送爽时,坡岗沟壑之间,红叶吐艳,层林尽染,放眼望去,漫山猩红,可与香山红叶相媲美。

狼牙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我爱你!

1.短文内容精彩回放。
短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狼牙山,—是_______,二是_______,让我们了解到狼牙山是一座,_________的山,也是一座__________的山。
2.小小分析员。
(1)第三自然段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因此叫__________
(2)用“___”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如何理解狼牙山是“英雄的山,美丽的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我们了解了感人的抗战故事,感受到了狼牙山的美丽景色,请说说短文表达了作者对狼牙山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歪头崮八十五勇士

王贞勤

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八路军没有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坚持进行敌后抗战。

2月25日夜10时许,八路军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连指战员在副营长徐福的带领下,悄悄在沂水县北部的桃树万村扎营休整。该营营长王子固则带领三连在另外一个地方活动。

“徐营长,有情况……”侦察员突然跑过来向徐福报告,“东……东面,发现了很多日军……”原来,日军白天侦察到有八路军小股部队在沂水北活动,就连夜调集了3000人马,兵分数路包抄过来。

徐福命令部队马上向沂水河方向转移,于半夜时分到达沂水河畔。徐福同二连连长齐之顺碰头后,决定马上上山。他们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山村时,就发现日军的马队已经到了山下。不一会儿,山下升起了几发信号弹。

忽然,左侧的山沟中冒出来黑压压的一大群人,二连刚要准备战斗,发现是营长王子固带领的三连和附近的几百名老百姓。这时,日军的大炮和机枪开火了,大批日伪军在火力掩护下冲了上来。

“两个连不能一块往外冲,这样两个连和几百名群众都会有危险,必须留下一个连断后,掩护另一个连带领群众转移!”营长王子固说道。他和副营长徐福短暂商议了一下,迅速作出决定:两名营领导带领战斗力较强的二连83名指战员“断后”,掩护三连和老百姓向南突围转移。

王子固见三连和老百姓走远了,立刻命令二连朝敌军开火,把敌人牢牢地吸引在周边。天亮时,他们同敌人几经周旋,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了歪头崮。此时,三连和百姓已安全脱险。

(选自《档案时空》,2018年第3期)

1.给加点字注音。
歪头(      )        蒙山(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嚣张——(             )   商议——(              )   带领——(            )
3.文中第二个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重复词语。B.表示语意难尽。
C.表示意在言外。D.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这件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地点是______
5.营长王子固在危急关头做了什么决定?表现了他什么精神?
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昂首挺胸”中“首”的意思是__________
2.“这声音”指的是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
3.选文生动地描写了五壮士跳崖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的英雄形象。
4.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屹立”换成“站立”,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这段话选自《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请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小标题。
_______    痛击敌人   _______   _______    跳下悬崖
2.这段场景描写作者运用了_________的写法,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请你找出描写整体场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填空。
这段话描写了战士们痛击敌人时的表现,其中“满腔怒火”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_, “把胳膊抡一个圈”写的是人物的__________, 从对五位壮士的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狼牙山五壮士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共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注音或写汉字
( )     边缘( )     yán( )       ( )
2.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       )       粗壮——(       )
3.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

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故事家喻户晓,天津蓟县盘山莲花峰上,冀东八路军七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勇士,为阻击日寇舍生跳崖,这个英勇悲壮的故事,60年来一直鲜为人知。

1940年夏季的一天,大批日寇从蓟县平谷等地出发,“扫荡”刚刚创建的盘山抗日根据地,妄图消灭八路军游击总队刚组成的主力部队13团。此时,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正在盘山莲花峰下梁庄子(今梁后庄)组织部队整训。根据敌我兵力情况,包副司令员命令警卫班长马占东带领6名战士登上莲花峰,占领制高点,掩护部队转移。

疯狂的日寇集结重兵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向阻止他们前进的莲花峰上的七位勇士发起攻击。敌人不断地被七位勇士杀伤射倒在莲花峰下,他们摸不清虚实,以为遇到了我军主力阻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莲花峰发起多次冲击。七位勇士选择有利地形,从巨石后面射击,子弹打光了,七勇士便将手榴弹奋力甩向敌群。最后,手榴弹也甩完了。马占东和他的六位战友见主力部队已安全转移,在敌人步步逼近的时刻,果断地砸毁枪支,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誓死保卫中华民族”的口号,几乎同时跳下莲花峰陡峭的山崖……

1.根据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家喻户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为人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摸不着虚实”中的“虚实”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狼牙山五壮士和莲花峰七勇士的故事有哪些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太行山上的抗日小英雄

在太行山,不仅流传着“狼牙山五壮士”的感人事迹,抗日小英雄——王朴,也被广泛赞颂。

王朴出生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顺平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田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们这些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

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个小八路,快快地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目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的誓:“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王朴英勇地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昂首挺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不畏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汉奸丑恶嘴脸的词语。
3.文中画“﹏﹏”的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该句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
4.面对日本鬼了的刺刀,王朴是怎样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了一批少年英雄。”除了王朴,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我能行。

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以后,赵一曼被派到珠河中心县委,在那里她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斗争。

1935年秋天,为牵制敌人的兵力,赵一曼的部队在滨绥铁路北边的一个山沟里被敌人包围。赵一曼和战士们经过一整天的血战,击退敌人多次进攻,但终因寡不敌众,弹药不足而失败。赵一曼身负重伤,被敌人俘虏。由于她伤势很重,敌人怕她很快死去,便连夜进行审讯。敌人问不出口供,就用马鞭子抽打她的伤口,但她坚强不屈,怒斥敌人,毫不动摇。敌人并不死心,为了得到她的口供,把她送到医院治疗。在医院里,她耐心地对护士和看守进行宣传教育,终于把他们争取到自己一边。1936年6月28日,她与护士和看守一起逃了出来,不幸又被敌人追捕回去。敌人用各种酷刑折磨她,但她始终没有泄露一点党的机密。敌人从赵一曼嘴里得不到任何东西,决定把她押解回她曾经工作过的珠河。在从哈尔滨开往珠河的火车上,赵一曼给自己的儿子写下了遗书。1936年8月2日,在黑龙江省珠河,赵一曼被敌人杀害,那年她才31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一曼的名字传遍全国,她的事迹被拍成电影,她的光辉形象也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赵一曼为了大局,勇于牺牲,这是英勇无畏的表现。___
②赵一曼明知寡不敌众,还和敌人硬拼,这是自不量力的表现。___
2.读了本文,我认为赵一曼是个   的人。(多选)
A.刚愎自用
B.坚强不屈
C.机智过人
D.运筹帷幄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