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冀教版(2002)|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请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段中加点的“抢前一步”“夺过”,我们可以体会到马宝玉的____________________。从加点的“猛地举起”“砸”,我们可以体会到马宝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既关注了五位壮士整体歼敌的情况,同时又突出了马宝玉的形象。下列对这样安排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
B.可以把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全面,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C.容易造成内容上的跳跃,不利于表现五位壮士的整体形象。
D.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马宝玉的英勇顽强,把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于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空。
①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②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和战土们是怎么做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选文第1自然段中一个“_____”字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决、指挥之果断;描写其他战士,写出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状态;“________”这一动作,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4.选文第2自然段中描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动词中我们能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砸”一字,可以看出(               )(多选)
A.当时情况危急B.班长聪明机智C.战士们从容镇定D.敌人诡计多端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1.文段选自我国作家________写的小说《______________》。
2.选文通过抓住扁鼻子军官的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敌人的凶恶可怕,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雨来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文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情感。
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我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现声音大的词语是_______,表现英雄气概的词语是__________
3.五壮土的壮举是________________,壮言是______________,壮志是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加点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五壮士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上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这个片段节选自________,它分为六个小故事用小标题可概括为________、上夜校、________________、怀念雨来、机智脱险。
2.请根据第1小题的六个小标题,串联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横线的句子,是对雨来的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雨来是个________的人。
4.读到片段的最后一段时,你最想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节选,完成练习。

A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照 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B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决红(稠 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

“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C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划去不恰当的汉字。
2.在文段C中的“□”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3.文段B中划“ ”句的意思是______。上学期,我们也从课文《___》中认识了“有志不在年高”的_____(谁)。
4.文段中都写了还乡河的景色,蕴含的深意却各不相同。文段A对应的是( )
文段B对城的是( ),文段C对应的是( )(填序号)
①还乡河仿佛被乡亲们悲伤的情绪感染,缓缓向下流淌,也为后文雨来在河的下游出现做铺垫。
②点明雨来生活的芦花村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为雨来的好水性埋下伏笔。
③傍晚时分,见证了鬼子屠杀行径的芦花村也染上了悲壮的色彩,给人以压抑的感受。
5.用你喜欢的标记在文段中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略作赏析。
         
6.像《小英雄雨来》这个单元的课文篇幅都很长,我们怎样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呢?本单元都提到了同一种方法,试简要说说。
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哪一词语写出了五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①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你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②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要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阳升、落时间表,为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蒙眬,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四点三十三分太阳在地平线出现,国旗也得同时升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杆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你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③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他们进班后都要接受严格检查,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扎一根木棍……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④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旗时轻装上阵。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军装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⑤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第③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话未说完B.列举的省略C.说话断断续续
3.“轻装上阵”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让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战士们是怎样做的?(请写出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扑救四川凉山发生的森林火灾时,30名消防员不幸殉职。联系国旗班战士、狼牙山五壮士和副营长的事迹,思考一下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国旗班战士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那庄严的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给选段起小标题:___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描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事。
3.找出战士们痛击敌人场面描写中表示“面”的相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勾画战士们痛击敌人场面描写中表示“点”的相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中画“ ”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试着描写一个活动场面,注意点面结合,如果能够用上其他的写作方法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ー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________
粉身碎骨:________
2.找出描写群体人物的句子,再找出描写每一个人物的句子。关于这种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的描写给人以整体感,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土群体的英雄形象。
B.点的描写让人从具体的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每位壮士的英勇行为。
C.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3.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
①这段话,把石头比作_____,从中“我”体会到五位壮士______
②充分体现马宝玉英雄气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