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你的体重,它们决定

①如果你曾经与肥胖斗争过,你应该很清楚这场战争的胜利取决于:节食、锻炼、遗传基因。道理很简单,你吃得越多,动得越少,你就会越胖。在这个方程式上,个人的基因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科学家们很久前就知道这三个因素不足以解释肥胖的起因,而第四个重要的因素日益引起研究人员的关注,尽管发现它们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你的肠内细菌。

②它们的学名是:肠道微生物群落。这群微小细菌以上千亿兆的数量居住人类的肠道中,它们很大部分的成员是厌氧菌—可以在缺氧的情况下存活。

这群微生物的作用之一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和存储脂肪,换而言之,它们能够调解宿主的体重。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平衡与否,是决定人体肥胖和苗条的关键,因此通过调解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是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③通过对老鼠的研究表明,体型肥大者和体型消瘦者的肠道内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明显。肥胖老鼠体内的厚壁菌类群(Firmicute) 数量比拟杆菌(Bacteroidete)要高得多。在体重正常的老鼠体内,情况则正好相反。人体内的菌群虽然种类繁多,但是90%都属于两大类菌群—拟杆菌和厚壁菌类群。其中,厚壁菌类群能够导致肥胖,而拟杆菌能够分解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如纤维素等,在向宿主提供营养的同时也为自己和肠道中的其他细菌获得食物。换而言之,如果你体内的拟杆菌数量多于抗菌体,那么你就是令人羡慕的“吃不胖”体型。

④人类的日常食谱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类的数量和种类的?研究人员用有不同种类的食谱喂养老鼠,其中一种是典型的西方食谱,食物中的脂肪和糖含量较高。“享用”西式大餐的小鼠们往往表现为体重增加:其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而另一组则喂食低脂低糖的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而拟杆菌较多。这些小鼠多表现为体重下降。

⑤目前尚不能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谁为因谁为果,但是上述研究发现能够帮助我们判读你的体质是否容易肥胖。高登团队的实验表明,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可以改变肠道内细菌群的种类和数量,更好地消化新食物从而改变体重。以小老鼠为例,把长期食用低脂的小老鼠食谱变成高脂的西式饮食,那么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这些小老鼠肠道内的厚壁菌数量会大幅增加。而以往的研究中,厚壁菌对肠道的吸收影响往往被科学人员忽视。

⑥这个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最终对菌类进行标识,从而撰写出影响身体肥瘦类型的肠道菌类食谱。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对自己的身体所摄取的卡路里进行检测或控制。

1.简要概括本文的说明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四段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与本文内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解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改变人的体重。
B.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作用就是调节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卡路里和存储脂肪。
C.实验表明,体重增加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少,而拟杆菌较多。体重下降的小老鼠肠道中的厚壁菌类群较多,而拟杆菌较少。
D.研究结果已经肯定肠道中菌群的变化和体重的变化两者谁为因谁为果。
4.体重超标的人想要减肥应该怎么样去做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面都是文艺界著名人士的名字或笔名,有人巧妙地利用它们编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碧野田间牛得草。请写出下联:___________。
碧野巴金冰心 张天翼牛得草
白杨田间 林里 马识途 流沙河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辫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运也。”

一儿日:“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翻译”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希望之弦

一位弹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能够在他有生之年看看这个世界,但是遍访名医,都说没有办法。有一日,这位民间艺人碰到一个道士,这位道士对他说:“我给你一个保证能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在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于是这位琴师带了一位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弹唱。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他弹断了第一千根弦的时候,这位民间艺人迫不及待地将那张藏在怀里的药方拿了出来,请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写着的是什么药材,好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过药单一看,说:“这是一张白纸嘛,并没有写一个字。”那位琴师听了,潸然泪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这位老了的盲眼艺人,没有把这个故事的真相告诉他的徒儿,他将这张白纸慎重地交给了他那渴望看见光明的弟子,对他说:“我这里有一张保证治好你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才能打开这张纸。现在你可以去收徒弟了,去吧,去游走四方,尽情地弹唱,直到那一千根琴弦断光,就有答案了。”

1.请结合加点字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士给盲人的药方是什么?他是不是在骗那个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弹断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感·在知识中领悟心得。
课内阅读。

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与“见微知著”意思有较大不同的成语是(______)。
①一叶障目    ②一叶知秋    ③以小见大    ④窥一斑而知全豹
2.从这两段话中,你领会到了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读起来有节奏感,而且情感逐步递进深入,请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简要谈谈你对“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沦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孔子游:___________________   ②问其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及其日中如探____________   ④孔子不能也: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探索自然现象时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采取的态度是___________
3.“孔子不能决也。”一句赞扬了孔子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关于阅读本文获得的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我们要不断学习。
B.要勤于思考,大胆向权威质疑,求得答案,探求客观事理。
C.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①垃圾常给人脏、臭的印象,但其实只要放对了地方,垃圾山也能变金山!回收1个易拉罐,可以节省3小时的电视电力。回收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千克无铅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减少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厨余垃圾可制成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砖瓦、灰土可以加工成建材……

②我们怎样才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呢?将垃圾进行分类,进行回收再利用便是最好的途径。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我们常见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③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织物等。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厕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可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生产有机肥料。有害垃圾主要是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汞温度计、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极一般使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④现在许多社区、学校及公共场所都有分类垃圾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投放呢?投放前纸类应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清理干净后授放;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垃圾桶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蚊蝇溢生。

⑤为了方便市民进行分类投放,很多地区将垃圾桶都分成不同的颜色:可回收拉圾投入蓝色垃圾桶,不可回收垃圾投入绿色垃圾桶,有害垃圾投入红色垃圾桶,而其他垃圾则投入灰色拉圾桶。

⑥在垃圾分类中,没有旁观者,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有养成文明的行为方式,城市才能更加靓丽宜人。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将垃圾变废为宝最好的途径是_____。垃圾分类,就是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_______________,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草稿纸、卫生纸、面纸都是可回收垃圾。_____
②废电池、废荧光灯管都是有害垃圾,这些垃圾要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_____
③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应投放于蓝色垃圾桶内。_____
4.短文的第②④段都是以设问开头,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通过阅读这两段,我们可以知道它们分别写了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认真阅读《表里的生物》节选片段,完成练习。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拔 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显现 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 爱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 恐怕)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2.选段中的加点部分“心也加速跳动”写出了作者______的心情,生活中我也有过心跳加速的情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    ”画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
4.对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十分贪玩的特点。
B.表明“我”对表充满无限的好奇。
C.说明“我”小时候是个天真的孩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_____,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
3.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两小儿笑曰:“孰(wèi  wéi)汝多(zhì  zhī)乎?
(1)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下列词语中与“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是( )
A.经久不衰B.持之以恒C.屡见不鲜
2.下列词语中与“追根求源”意思不同的是( )
A.追本溯源B.不求甚解C.追根究底
3.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中,“?”指的是________,“!”指的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经过许多人的探索,就能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B.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探索,才能深入地解决问题,发现真理。
C.当你产生一百个问题后就找到了真理。
5.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
A.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B.前后照应的写法。C.运用比较的写作方法。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