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那个星期天(节选)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

1.这个片段表现“我”_______的心情,从_______的变化,_______的到来“及母亲______的声音来表现的。
2.这个片段是写心情变化的,却不直接写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综合性学习。
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演变而成,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如“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现多比喻空洞的、搞笑的言论。
1.根据下面句子的提示,请你说说下面的网络用字代表的含义。
(1)韩国某学者发表言论说端午节源于高丽王朝,网友们纷纷表示被雷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要问她,会不会显得很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网络用语盛行的现象,你做何评价?(回答不要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我们就去‘ 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 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有改动)

1.第1自然段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是根据哪些语句判断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第2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窗外的树叶‘ 唰唰啦啦’地飘落”这一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你写出几个有关守信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爱在身后二十米

①读初中时,家离学校有十几里的山路,那时又没自行车可骑,全靠一双脚板走。

②第一天上学时,我起得很早,父亲也跟着起床了。他收拾利索了,就在一旁等我。“你起来干什么?”我问他。“送送你!”父亲指着外面漆黑的夜。“不用了,我都这么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不怕的!”况且,与我一同上学的,还有同村的小栓。

③面对我的拒绝,父亲迟疑了一会儿,“那好吧,我等你走后,把院门关一下。”我背起书包,在父亲面前昂着头走出了院门。小栓已在村口等我。我望着前面漆黑的一片,心里还真有点儿害怕。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要走这么长的一段山路。“你怕不怕?”我问小栓。“怕?有啥怕的?我们有两个人呢。”小栓的声音不大,但我听得出来,他一定和我一样,在假装勇敢。

④我们出发了。黑漆漆的夜,天边悬挂着两三颗孤星,阵阵山风吹过,让人不寒而栗。偶尔有一两声动物的嚎叫传来,尖锐而凄厉。我和小栓不禁加快了脚步。

⑤“要是有大人送我们一阵就好了!”小栓在后面低声嘀咕。是啊,现在我真的后悔刚才为什么要拒绝父亲的好意。我想象着此刻父亲就在我的身后,但我不敢回头看,只顾着埋头往前疾走。等我们走到学校,早已是大汗淋漓。

⑥这样的时光持续了三年。但每一天上学,父亲必定要跟我一同起床,他有时甚至起得比我还早。自从我拒绝他送我之后,他再也没说过要送我这类的话,只是说等我走后,关好院门,再也没有别的什么。直到有一天,我才知道父亲对我撒了谎。

⑦初三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县城的师范院校。有一天,在洗澡时,我发现父亲右腿上有一块长长的伤疤。随后不久,母亲和我聊天时,无意中说出了伤疤的来历。“有一天早上你爹送你去学校,让猎人的套弓夹着了,淌了不少的血,好几个星期才好呢。”“送我?爹送过我?”我惊讶地向母亲求证。“是啊,你爹不让我对你说,上初中那会儿,他一直在送你,为了不让你发现,他就远远地跟在你后面。他还说,离你二十米远,既能看到前面的你,又不会被你发现。送你三年,你爹呀,都总结出经验来了。”母亲说得自然,我的心却在流血,为自己曾经的固执和无知。

⑧那一刻,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

⑨一直固执地以为自己是多么勇敢,不曾想却辜负了父亲那一颗慈爱的心。这一生,只要我们还行走在人生崎岖的山路上,父亲就会一直紧紧地跟在我们身后二十米,直到他再也迈不动脚步的时候……(有删改)

1.通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能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拒绝父亲,假装勇敢→_____________→看见伤疤,心生疑惑→________
2.第④段中画“   ”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深化主题,点明了文章主旨。既表现了“我”对父亲的_________之情,又体现了父亲对“我”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展开合理想象,补全文中第⑧段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

郑振铎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   挥着手   说着   再见   再见   我听着鞭炮噼噼啪啪地响着   我的眼眶润湿了

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   镜面模糊了   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

不,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两岸是黄土和青草,再过去是地平线上几座小岛。海水满盈盈的,在夕阳的照射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儿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呈现出一片金光。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我不忍离了中国而去,更不忍在这个大时代中放弃自己应做的工作而去。许多亲爱的勇士正在用他们的血和汗建造着新的中国,正在以满腔热情工作着,战斗着。我这样不负责任地离开中国,真是一个罪人!

然而,我终将在这个大时代中工作,我终将为中国而努力,而贡献我的身、我的心。我离开中国,为的是求得更好的经验,求得更好的战斗的武器。暂别了,暂别了,在各方面斗争着的勇士们,我不久将以更勇猛的力量加入你们当中来!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噼噼啪啪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前两段的空白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我”在船上看到的景色,用顽皮的小孩儿来比喻浪涛,形象地写出了浪涛跳跃不定的样子,与前文中描写的帝国主义的军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B.祖国山河之美令人陶醉。这句话抒发了“我”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4.“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全文中共出现了________次,这样的手法叫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称自己是“罪人”?他是真正的罪人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

埋下一片树叶,固执地相信它终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这便是儿时最美丽的梦。

我4岁那年的秋天,枯黄的叶子从高的树枝上飘落,正在院中玩耍的我俯身拾起一片,觉得很美。我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这个曾经是树伯伯身上分离的叶,把它种进土里之后,必定会长出一棵同样的大树。于是我捡了许多片叶子,虔诚地跪在地上挖了个小坑,把树叶全埋进了土里。就像妈妈生下了我,我也会渐渐长大一样,我坚定地相信我的梦可以实现。

我天天蹲在种下树叶的地方等待我的大树,直到大雪纷飞。我想叶子大概怕冷,所以不敢出来,等明年开春,一定会长出来!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

长大后,我才明白我用童心为自己编织了一个很美的童话。那些埋在土里的树叶,已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大树,成为我生命的一根支柱,替我遮挡着成长路上越来越多的风风雨雨,为我撑起一片蔚蓝天空。那一件事,我为之自豪一辈子……

种一片树叶吧,你会拥有一棵参天大树。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________”上。
2.幼小的“我”认为梦可以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读读“我依旧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梦,直到燕子衔泥杨柳吐芽……”这句话,注意画“______”的词语有什么特点。请你联系上下文内容,为省略号部分补充三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虔诚”表现了幼年的“我”怎样的心理?“我的梦”又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句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联系诗歌内容,填空。
①诗中的“你们”指__________________,“我”指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的第二小节用___________句式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___________可以滋润万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_________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2.用“     ”画出诗中的比喻句。
3.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上“√”。
①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      (  )
②“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是祈使句,要读出命令的语气。            (  )
③作者写这首诗,其实是借太阳之口,表达热爱光明、追求新生活的心声。(  )
4.从“月亮、风儿、小鸟”中选一个,以它的语气仿照第四小节写几句。
让你们的心像__________,打开它们的__________,让我把__________,把__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阅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提取信息)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这首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情感。
2.(品词析句)下面选项中,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
A.此处运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
B.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此处运用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词析句)“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__________,这里借指__________。
4.(整体感知)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乱时期收到家书时的喜悦之情。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对手,你好

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还大。牧场主又请来医生对羊群进行防疫治疗。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发生,没办法,牧场主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请几只狼来,放回到附近的山里去。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骚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而老弱病残则填入狼口,疫病源也就不复存在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狼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断裂,换句话说,就是让每种生物都有对手。

有对手,保持警惕,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 当时七国称雄,秦便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了敌人,秦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个好事,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你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台,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骄狂、麻木和纵欲,最终因罪下狱。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在人生漫长的征途上,对手是挑战者,也是同行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冲动和欲望,失去对手,我们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一声:“对手,你好。”

[[QOrDeR]]结合短文内容解释词语。
(1)耐人寻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山万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围绕题目精选了哪三个典型事例?他们的对手分别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怎样理解“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中的“十八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题目“对手,你好”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拓展。

不可缠绕的心灵

曹文轩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有了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铜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挂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它们却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释放——(_____)               柔软——(_____)
2.请说说你对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中“奄奄一息”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说:“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