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
于谦是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
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做过官。按当时的规矩,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到京城接受考查。一些贪官污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用搜刮老百姓得来的钱财向京城的上司送礼、行贿。△
这一年轮到于谦进京了。他把自己所管地区的百姓的疾苦、要求和治理计划整理好,便准备动身了。手下人拦住他说:“于大人,您什么东西都不带,行吗?”
于谦装作不懂地说:“你看,我一年只有这些俸禄,家里还有父母妻儿,哪里有多余的金银去巴结上司啊!”“没有金银可以带些地方特产呀!”手下人着急地说。
地方特产 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 我怎么能拿去讨好上司 于谦说着 提起两只袍袖对手下说 你看 这就是人要带的东西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您带的是什么呀?”
“两——袖——清——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1.“乌纱帽”在文中指的是______,“两袖清风”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监狱里的锻炼
①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因为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在监狱里,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②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他开玩笑地对难友们说:“晒一次太阳,等于吃一两鱼肝油,大家都来晒吧!”
③冰水擦身,是 王若飞同志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手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④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另外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屈臂等动作,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他都坚持锻炼。
⑤有一次,难友们问王 若飞:“你为什么这样坚持锻炼啊?”“这很简单,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了强壮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和敌人进行斗争。”王若飞笑着说,“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持斗争。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我们必须拼命去保卫我们的真理。”
⑥他的话使难友们豁然开朗,精神振奋,大家都被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鼓舞,也和他一-起在狱中坚持锻炼。
1.从短文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填空。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①||②③||④⑤⑥ | D.①||②③④||⑤⑥ |
A.表示引用的部分 | B.表示特定称谓 | C.表示讽刺或否定 |
A.赞扬了王若飞坚持锻炼身体的精神。 |
B.赞扬了王若飞忠于革命,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C.赞扬了王若飞团结难友,共同对敌的精神。 |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___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___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___有时又挥笔速写___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___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___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给选段的第二自段中的句子加上标点。“稻田卫士”青蛙
青蛙的捕虫能力在动物界中是非常高的。他总喜欢住在稻田、沟渠和池塘的水边,以捕捉各种虫子作为“专门职业”。
有一次上生物课,解剖青蛙。我看见青蛙的腹中有好多没有被消化的虫,数量之多,使我感到惊奇。
为什么青蛙能捕这么多的害虫呢?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抓了只大青蛙仔细观察,终于发现了它的秘密。
第一,青蛙有一个“捕虫器”就是它的又长又宽、“丫”字型的舌头,舌头上有大量的黏液。青蛙发现小虫的时候,舌头就从口里迅速翻出,把昆虫粘住卷入口中。
第二,青蛙的眼睛是一对灵敏异常的“巡视器”。当青蛙蹲在草丛中不动时,只要有一只小虫从它眼前飞过,他便能够立刻发觉,并用“捕虫器”很快捉住小虫。
第三,青蛙的口腔上方生有很多细小的牙齿。这些牙不是用来咀嚼食物的,而是“关虫器”。如果青蛙嘴里没有这些“关虫器”,捕住的虫就可能从它的口中逃走。
第四,为了不被其天敌发现,青蛙有一身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护身服”。有些青蛙的体色是黄绿色的,因为它们生活在比较湿润的小河边、草地上;而有些褐色的青蛙则生活在沙滩、土洞里。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捕虫的效率。
青蛙有这么多的法宝,难怪能捕那么多虫呢。可是一个新问题又闪于我的脑海:青蛙能捕这么多虫,是不是同它的捕虫“战术”有关呢?为了证实我的这个想法,我做了一个试验,发现了青蛙的“战术”——“以静制动”。我把一只大青蛙放在草丛中,它只蹦了几下,就一动不动地蹲在那里。只见他昂着头,鼓着它那圆溜溜的大眼睛,像是全神贯注地盯着一个地方。它在干什么?噢,原来是在静静地等待食物地到来。
青蛙的主要“战术”就是“突然袭击,攻其不备”。当一只小飞虫在草丛中得意洋洋地唱着哼哼曲时,身穿“护身服”、带着“捕虫器”的青蛙,正睁大了眼睛,注视着它。突然间一跃而起,转眼间小飞虫不见了。我真感到诧异,青蛙捕虫的速度快得使我无法看清。
青蛙捕虫的数量十分惊人。每只青蛙每天大约要吃60多只害虫,在春天到秋天的8个月里,一只青蛙就能消灭一万多只害虫。它为稻谷的茁壮成长、为庄稼的丰收立下了卓著的功勋,这可真了不起呀!
青蛙真不愧是“稻田卫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分说“青蛙为什么能捕这么多的害虫”,请概括说明是哪两个方面?坚守你的高贵
三百多年前,建筑设计师莱伊恩受命设计了英国温泽市政府大厅。他运用工程力学的知识,依据自己多年的实践,巧妙地设计了只用一根柱子支撑的大厅天花板。一年以后,市政府权威人士进行工程验收时,却说只用一根柱子支撑天花板太危险,要求莱伊恩再多加几根柱子。
莱伊恩自信只要一根坚固的柱子足以保证大厅安全,他的“固执”惹恼了市政官员,险些被送上法庭。他非常苦恼;坚持自己原先的主张吧,市政官员肯定会另找人修改设计;不坚持吧,又有悖自己为人的准则。矛盾了很长一段时间,莱伊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大厅里增加了四根柱子,不过这些柱子并未与天花板接触,只不过是装装样子。
三百多年过去了,这个秘密始终没有被人发现。直到前两年,市政府准备修缮大厅的天花板,才发现莱伊恩当年的“弄虚作假”。消息传出后,世界各国的建筑专家和游客云集,当地政府对此也不加掩饰,在新世纪到来之际,特意将大厅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旨在引导人们崇尚和相信科学。
作为一名建筑师,莱伊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他无疑非常伟大。这种伟大表现在他始终恪守着自己的原则,给高贵的心灵一个美丽的住所,哪怕是遭遇到最大的阻力,也要想办法抵达胜利。
1.莱伊恩为什么不愿听从政府官员多加几根柱子?
你悄悄地走来,默默无声。你向人们展示出一幅美丽的秋景,你给人们带来了一派丰收的景象。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花园。刹时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的菊花开了。它们有的把波浪似的金发披在肩上,有的把美丽的长裙系在腰上,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你悄悄地走来,走进田间。秋风过处,五谷飘香。那一片片庄稼,远看,好象翻滚着的千层波浪;近看,稻谷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玉米乐开了怀。这时候,地里的人可忙了,到处笑语欢歌,机声和鸣。
你悄悄地来,走进果园。看,树上硕果累累。有小灯笼似的柿子玛瑙似的山楂,葫芦似的鸭梨,珍珠似的葡萄……红扑扑、黄澄澄、紫盈盈……好可爱啊!大大小小,五光十色,数不胜数。孩子们在园中嬉戏,他们爬上树去,摘一颗果子,咬一口,甜丝丝、脆生生、酸溜溜……
你悄悄地来,走上山坡,带去了一件黄衣裳,一件红衣裳。瞧这边的山上,黄花遍地与稻田相接,像镀上了一层金色;瞧那边的山上,霜叶如醉,遮盖了半个天际,红得像火焰在燃烧。这一黄一红,时分时合,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美感。
我迷恋你啊,秋!我赞美你啊,秋!你是美丽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1.给文章加个题目。_________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主席怎么知道了?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一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主席说你没有被子,夜晚会着凉的。”
“被子!送给我?这哪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都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被子,一条毯子。现在主席把被子给了我,夜里只有一毯子,怎么能抵御严寒呢?”( )我怎么说,警卫员( )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流从手中直传全身。这条被子是毛主席盖的,现在却盖在我身上。我越想心里越觉得温暖,就好像暖和的阳光洒在身上一样。
1.请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丰碑
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像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骑。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将军思索着……
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老子要……”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溶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丰碑原指____________,课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
D.表现警卫员面对将军异乎寻常的问话十分紧张。 |
A.心理描写 | B.外貌描写 | C.动作描写 | D.神态描写 |
魂驻小红桥
一个清瘦干练的姑娘穿梭在长征队伍里,像踩着风火轮似的,跑前跑后,安排抬担架的,照顾负伤的。这是她的职责,她是担架队队长——20岁的英子。
随着战事的吃紧,担架不够用,伤员有增无减!她对担架员的任务进行了分配,尽量安顿好每个伤员。可安排到最后,再也匀不出担架和人来抬一个伤势严重、生命垂危的小战士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小战士,英子决定背着他走。
她背着他在崎岖泥泞的路上,迈开了沉重的步子……伤员的手无力地搭在她的肩上,微弱地声音说:“放——下——我,放——下——我吧……”英子充耳不闻,薄薄的嘴唇坚强地抿起。是奇迹吗?弱小的她,背着比她高、比她重的战士,翻山越岭,竟然走过了许多路程。而受伤的战士,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居然开始好转!而英子却越来越瘦弱,她总是将少得可怜的食物分给担架员和伤员……
队伍来到山里的一座小桥时,仿佛春天正好等在这里,娇嫩的小花与新绿扑面而来。那个重伤的战士已经可以拄着棍子走了,他走到英子队长面前,说: “队长,我要编个花环给你!”英子笑了,那开心而生动的笑脸让人想起她也只是个孩子,她点点头回答:“嗯,好。”可接着又故意板起脸说:“但是,你现在还需要休息。”这是她一生中所说的最后一句话。为了给伤员舀水喝,她坠到了桥下的河水里。她坠落的声音那么小,她甚至没有挣扎,就顺水飘去……
七十年后,一个垂暮老人,站在小桥边,凝视远方。他的眼睛湿润了,半晌才说:“如果英子队长多吃一点东西,可能就能坚持下去,可能就……”老人缓缓地在草地上采来缤纷的野花,用颤抖的手认真地编起一个花环,轻轻挂在桥头……
1.解释下列词语。A.这句话说明英子的身体太瘦弱了,她已没有挣扎的力气了。 |
B.这句话说明英子实在太累了,所以放弃了挣扎,选择了死亡。 |
C.从这句话中更反衬出英子背伤员走那么远的路是何等伟大。 |
我是一棵小小草
Hi!大家好!我是一棵小小草。我虽然没有杨柳那样婀娜多姿,没有竹子那样坚韧挺拔,也没有银杏树那样闻名遐迩,但我的生活同样是多姿多彩的。你们呢?每当太阳高悬,千万缕金光穿过云霄,投入大地的怀抱,一切景象是那样令我陶醉,几只蝴蝶在我头上跳着欢快的“拉丁舞”,鸟儿用它那银铃般婉转的歌声为蝴蝶伴奏,连山泉先生也饶有兴趣的鼓起掌来,啧啧称赞。在这样美好的世界里,我陶醉了,尽情地感受大自然给我的恩泽。
我和兄弟姐姐们拥抱在一起,组成了一块草地。每当风雨来临时,我和伙伴们团结一心,抵挡风雨,保护那些娇嫩的花朵。风雨过后,尽管我已伤痕累累,但战胜困难的喜悦使我变得更加坚强。
在这个芳香四溢、鸟鸣风和的世界里,春天,我可以欣赏娇艳欲滴的牡丹花,端庄典雅的迎春花,含苞欲放的桃花;夏天,我可以欣赏一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秋天,瓜果飘香,人们早已垂涎三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了,我在这儿随时都可以听见人们的欢歌笑语,看着他们把一个个又红又大的果子装进背篓里背回家中;冬天到了,我换上了黄色的衣裳,寒冷的天气让万物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然而,我却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每当春风吹拂,万物复苏,我又变得充满生机、娇翠欲滴了。真是“春风吹又生”啊!
我是一棵小小草,和众多伙伴们共同装扮着我们美丽的家园,在天地给我的恩泽中茁壮成长……
1.这是一篇想象作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核心意思是什么,请写在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