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并回答问题
纸 船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 沾在船头上.
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作者为什么叠纸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要他到的地方”指的是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在诗中体会到一种忧郁,这种忧郁从何而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于母爱的作品你可能接触过很多,根据所知道的诗句(语句),说一说你对母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并回答问题

进入南天门,通过一条“天街”,便到了泰山极顶玉皇顶(又称天柱峰)。在这里,游人自然会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杜(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李白“凭崖望八极,目尽长空闲”的名句。纵目四望,无限风光尽在眼底:众山似丘,大河如带;云雾飘忽足下,泰安古城恰似一个( )盘闪现;时近黄昏,西望晚霞如( );凌晨时分,东眺( )日喷薄而出——这就是岱顶的黄河金带、云海玉盘、晚霞夕照、旭日东升四大自然奇观。此外,泰山还以奇松、异古闻名。

1.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
2.用“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3.这段文字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玉皇顶的四大自然奇观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泰山还以什么闻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绿(    )  糕(    )  起(    )
2.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来填空。
(1)这首诗所写的情景一般发生在________季________雨之后广场上有积水的情况下。诗歌记叙了小兄妹俩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2)第一节写__________________。“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说明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孩子们难得的玩的机会,“一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节写小哥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节中写小哥哥“通红”的脸,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而“兴奋和骄傲”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节写小妹妹________________。“咬着唇儿”是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提着裙儿”是怕______________,她“希望自己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说明她也想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展现了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yù)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老人家三天不写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 9000多首诗,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仿佛使他找到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做得好就得多读书。”
陆游听后,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了吗?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缺乏血肉。所以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火热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专心致志:                                         
身体力行:                                          
2.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填空。
(1)陆游是我国           时期伟大的           诗人。
(2)陆游做诗的诀窍,用一句诗概括就是                 
4.细读此文,说说主要内容。
                          
5.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游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滑雪,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是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1.写出卞列词语的近义词。
广阔——(    ) 寻常——(    ) 歌咏——(    ) 搜集——(    )
2.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                     两种修辞手法。
3.你是怎样理解“去以自己的火点燃别人的火”和“去以心发现心”的?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的意思。
                                                                  
                                                                  
5.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捉 鬼
清朝乾隆年间。
曹雪芹住在香山脚下一个风景秀丽的小村里。村后有座小山叫“毓璜顶”,还有一座挺漂亮的房子。房前绿草如茵(yīn yín ),房后泉水淙淙,是个十分幽静的所在。
然而近一年来,却冷冷落落,灌木丛生,显出一派荒芜(wū fū)萧索。屋子虽好,却无人问津;因为都知道这里闹鬼。
每日清晨,那鬼驾着一朵云飞向山顶;日落黄昏,又带着一道亮火
落到屋前。人们谈鬼色变,巫婆神道趁机蛊惑人心,搅得鸡犬不宁。这件事情传到曹雪芹的耳朵里。他不露声色,独自一个,于佛晓,于黄昏,悄悄站在房子附近的一块高地上(     )(眺望 瞭望),果然看见了那道似灰似蓝的亮火。他一连看了三四日,额上的皱纹终于舒展开来,笑道:“我明白了!”邻 人们问他看见的鬼是什么样子,曹雪芹回答:“ 三日后必见分晓。”
  以后几天,人们奇怪地发现曹雪芹整日(     )(徘徊 游荡)于荆棘荒野之间,时而拨弄乱石,时而察看古墓,他的手和裤子都被鬼针刺、苍耳子划破了,但仍毫无倦意。终于,他像发现了什么奥秘,兴冲冲地下山来了。 
  人们听说曹雪芹要捉鬼,真是又惊又喜,天还没黑,就躲在附近,悄悄地看着。 
  不一会儿,曹雪芹来了,背着一条大口袋,鼓鼓囔囔 的,取出来,竟是一口大锅,胆子大的人都围上来问:“您一个人去吗?”
  曹雪芹拍拍小伙子的肩膀:“不碍事,今天晚上,你们一见山上有火光,就是我把鬼捉住了,你们就上来看吧。”
  好容易盼到天黑,那鬼火果然又出现了,箭一般地射下来。只听曹雪芹一声叫喊,接着“咣当”一声响,山上亮起了火把,雪芹朗声叫道:“我已经将此鬼捉住了!”说罢,提起一个浑身发亮的东西,在石头上摔了几下。 
  人们蜂拥而过,仔细一看,那竟是一只毛色发光的狐狸。雪芹笑着对大家讲 见怪不怪 其怪自败 这家伙本叫玄狐 由于长年住在古墓里 蹭了一身磷 磷在夜晚会发光 玄狐腿短 跑起来像一道亮光 如今这亮火已被我扣在锅里 这就是你们看见的鬼呀 
  读短文做题
1.在文章最后空白出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解释短语。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_____
3.请你根据短文内容在结尾处添上一句话。
4.读完全文,填空。
  曹雪芹是名著《红楼梦》的作者。他之所以能捉到“鬼”,是因为(_____
5.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用“√”标出。
6.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词语画上“ √ “
7.曹雪芹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作者,其他的三大名著分别是《 》、《 》、《 》。
8.曹雪芹给你留下什么印象?(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送挚友情深意长
春天的黄鹤楼,鸟语花香,一片郁郁葱葱。在轩(xuān)昂宏伟、辉煌瑰丽的黄鹤楼上,两位诗人正在对酒畅饮,侃(kǎn)侃而谈。
坐在南面的,是诗人孟浩然。他虽然仕(shì)途不得意,但已诗名满天下,此次是离开长安到各地漫游,前几天刚到此地。
坐在他对面的,是著名的大诗人李白。李白比孟浩然小十几岁,此时他刚离开四川不久,尚未进入仕途,潇潇洒洒,自由自在,看着眼前的一切,觉得都是那么美好。李白久仰孟浩然的大名,此次在湖北得以相见,特别高兴。
孟浩然见到诗才如仙、谈吐非凡的李白,也是相见恨晚。几天来,二人一起遍游了湖北的名胜,谈诗艺,谈人生,十分投机,真是“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就要离开此地,沿长江东下,去江苏扬州了。今天,李白特意在依山傍水的黄鹤楼,为自己仰慕的“孟夫子”饯行。从此以后,他们将天各一方,不知何时何地才能再次相会……
船,就要起航了,两人都恋恋不舍。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了船,船终于扬帆而去,而李白还站在江边,痴痴目送那远去的白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孤独的一片白帆,直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水天交接的尽头。诗人心中的激情,也像这滚滚的东流水!这时,一首极为精彩的杰作,在李白的脑海中诞生了: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________”上补充相应的诗句。
2.在文中找出相应形式的词语。
AABB:________  ________
AABC:________  ________
3.根据意思写词语。
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________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________
4.李白所写的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C.《送友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QOrDeR]]把古诗补充完整。
【小题2】这是一首著名的咏________诗。
【小题3】用江船的明来反衬________云层的________。
【小题4】诗人用“潜”字描写出春雨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广场。

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他老人家三天不写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9000多首诗,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仿佛使他找着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在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做得好就得多读书。你说我算不算找到了做诗的诀窍?”
陆游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了吗?你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着,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缺乏血肉。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种种火热的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你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想学写诗,应该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功夫)
1.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2.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引用了陆游的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