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沪教版(2015)| 三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①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②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        )            马上——(        )
2.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受到了动物的启发?举例说一说。
_______
3.读选文,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_______,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_______
4.判断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终于”的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说明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
(2)说明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很容易被发现。(      )
(3)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
5.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土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我还知道人们从___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终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B.体现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被发现是个意外。
C.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
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
3.雷达的天线就像(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      ),雷达的接收装置就像(      )。(填序号)
A.蝙蝠的耳朵 B.蝙蝠嘴里发出来的超声波 C.蝙蝠的嘴
4.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创造是从生物身上得到的启示吗?(至少写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片段阅读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用“      ”画出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
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终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A.能去掉。
B.不能去掉;“终于”一词,去掉后就不能表达科学是经过反复研究才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根据片段内容填一填。
雷达的天线——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达的无线电波——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达的荧光屏——蝙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kàn kān)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háng xíng)就更安全了。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显示——(          )        清楚——(          )        安全——(          )
3.雷达是如何工作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4.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运用仿生学的发明创造?举出一个例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飞翔之王”:蜻蜓

蜻蜓被誉为昆虫里的“飞翔之王”。

在闷热的夏季里,暴雨将至或骤雨初歇,蜻蜓常常三五成群在空中飞舞。它好似一架飞机,而飞行技巧却远远高出于飞机之上。它能忽上忽下、忽快忽慢地飞行,它能微微抖动翅膀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它能悬在空中不移动位置,这时它的翅尖每秒钟要挥动30-50次,作长“8”次运动。就这一手,大多数以飞翔著称的鸟类也望尘莫及。它可以长途飞行,一小时飞行六七十公里而不着陆;也可以突然降落,停在一个尖尖的枝梢上,瞬间又飞得无影无踪。唐诗中“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生动地描写了这种“特技”表演。

蜻蜓飞得那么自由自在,是靠神经系统控制着翅膀的倾斜角度,微妙地与飞行速度和大气气压相适应。蜻蜓这种“自动驾驶仪”比现代飞机灵巧得多。人们从仿生学的角度不断研究昆虫的飞行与构造机能的特点,“移植”到飞机设计上加以应用。例如在空气动力学中有一种“颤振”现象,如飞机机羽不能消除“颤振”,快速飞行时就会使机羽折断,招致机毁人亡。蜻蜓则是消除颤振的“先驱者”,它的翅端前缘有一块色深加厚的部分,叫翅痣。这是保护薄而韧的蜻蜓翅不致折损的关键,人们仿照翅痣,在飞机机羽上设计了加厚部分,于是战胜了颤振,保证了快速型飞机的安全。

(选自《开心趣味百科》)

1.解释词语。
骤雨初歇:_________________
自由自在: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文章用到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等。
3.蜻蜓能做哪些“特技表演”呢?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再说一说,蜻蜓能做这些“特技表演”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引用了“蜻蜓飞上玉搔头”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蜻蜓的诗句呢?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读了选义。你知道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___________
2.给加点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和一个反义词。
横七竖八(      )(      )
3.将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
4.科学实验讲究严谨、严密,你从文中哪些环节上:能看出来?答出两处即可。
____________
5.三次实验的描述过程对你写作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夜间飞行的秘密》节选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 。(在文中用“﹏﹏﹏”划出)
2.请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自选一个解答。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科学家的行动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书面表达
小练笔
正如人们模仿蝙蝠探路发明了雷达一样,人们还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模仿苍耳类植物发明了尼龙搭扣,等等。这种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的学科就叫仿生学。你还知道哪些利用仿生学发明的东西?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蜗牛的奖杯

很久以前,蜗牛长着一对翅膀,四只脚,一对触角,在空中自由地飞舞着。

在一次重大的飞行比赛中,蜗牛遥遥领先,(甩 用)下了所有的对手,夺得了冠军。于是,奖杯便授给了蜗牛。

蜗牛得了奖杯,得意扬扬地飞舞着,叫喊着。这以后,它把奖杯时刻带在身边,生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可是,这奖杯很大很重,蜗牛背上它,就只能在地上(爬 把)行了。晚上蜗牛怕别人偷去奖杯,它就睡在奖杯里。

好心的朋友见蜗牛背着奖杯,艰难地爬行着,便劝它把奖杯放下来。蜗牛却把别人的好心当成恶意。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劝它了。

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连在一起了。它再也不能飞行了,只能背着沉重的奖杯,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由于它睡觉时头缩在奖杯里,现在只能勉强地从奖杯里(伸 申)出长着一对触角的头。

看,荣誉(竞 竟)成了蜗牛的负担。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害怕(                )                    反义词:轻便(                )
3.依照给出的词语格式,写出四个相同格式的词语。
得意扬扬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在正确说法后画“√”。
(1)得奖后不能总是惦记奖杯。(  )
(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
(3)取得了成绩也不能骄傲,要不断努力,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蚊子和狮子

一只蚊子飞到狮子那里,对狮子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你也许不信。其实,你有什么力量呢?不过用爪抓,用牙咬罢了。我呢,可比你强多了。如果你愿意,我们就比一比。蚊子说着就吹着喇叭,冲上前去,向狮子脸上、鼻子上周围没有毛的地方乱咬。狮子用爪抵抗,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抓不住蚊子,只得要求停战。

蚊子打败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起凯歌来。蚊子正在得意形地飞着,一不小心,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俘虏了。蚊子很痛心,有了同狮子作战的光荣经历,却死在一只小小的蜘蛛手里。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打了胜仗所唱的歌。(             )
(2)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             )
2.文中两次写蚊子“吹着喇叭”分别表现了蚊子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蚊子战胜狮子的原因是()
A.充分估计到对方的弱点和自己的长处,敢于主动进攻。
B.蚊子有必胜的信念和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
C.子体小灵活,狮子体大笨抽。
4.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