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一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知其轻重。________
②使水原痕。________
2.“欲知其轻重”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置   象   于   船   上   刻   其   水   痕   所   至。
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冲想出了什么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群儿戏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文中加点字。
于:__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
2.选择句子停顿最恰当的一项(       
A.光持/石击瓮/破之B.光持/石击/瓮破之C.光/持石击瓮/破之
3.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记叙这件事起因的句子。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diē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chí        )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汉字,并解释下面两个词的意思。
①皆:                    ②迸:          
2.下面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是(        
A.群儿\戏于庭B.群儿\戏\于庭C.群\儿戏于庭
3.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做游戏,一个小孩________,在场的孩子都惊慌地跑去叫大人,只有司马光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群儿”的“儿”与“一儿”的“儿”,是指同一个人。
B.“一儿”的“儿”与“儿得活”的“儿”是指同一个人。
C.“儿”都是儿子的意思。
5.这段文字的主人公是(          
A.群儿B.一儿C.光
6.在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群儿”“一儿登瓮”中的“儿”都是指落水的那个儿童。
B.“儿得活”,这里的“儿”是指司马光。
C.“众皆弃去”,这里的“众”是指除司马光和落水儿童以外的人。
2.品味文中用词的贴切传神,选一选。(填序号)
例:“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_________ ;“持、击”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 ;“迸”写出了__________
A.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B.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
C.危急时刻司马光的机智和冷静。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重点段落品析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从那句话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当读到“群儿戏于庭”这个句子时,可以想象到孩子们在庭院里玩耍的情景: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还有的_________……
2.“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句话的意思正确的是:(    )
A.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脚跌没在水中。
B.一群儿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
C.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D.一群孩子在院子里玩,一个儿子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
3.“光持石击瓮破之”这句话的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光/持石击/瓮破之B.光持/石击瓮/破之
C.光/持石/击瓮/破之D.光/持石击瓮/破/之
4.你如果是当时在场的小朋友,你会对司马光说:__________________;你如果是那个被救的小孩子,你会对司马光说: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看图排序。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类型:排序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读一读下面的注释,你发现了什么?写一写。
庭:庭院。光:司马光。戏:游戏。群:一群。没:淹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持石击瓮破之”中的“瓮”指(   )
A.B.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mò  méi)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de dé)活。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2.解释词语的意思。
(1)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孩子跌入瓮中,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用“______”标出。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用“     ”标出。
4.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我想对小司马光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习了《司马光》,我知道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至少说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一读,想一想。

迷路的小羊被狼抓住。小羊吓得发抖,但它很聪明。小羊说:“狼伯伯,求求你,在吃掉我之前给我唱支歌吧。”

“什么?给你唱歌。”

“听说你的歌声比笛声还优美动听,我想在临死前一饱耳福。”

“你一定想趁我唱歌的时候溜走吧?”

“不会,不会,我绝对不会溜走的。”

“好吧,我就唱一支,让你听听天底下最美的歌声。”

狼扯开沙哑的嗓子唱起歌来。

放羊人听到狼的声音,跑了过来,愤怒地把狼捉住,小羊得救了。

______________的小羊沉着冷静,用____________ 战胜了大灰狼。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处。
智慧 聪明  胆大
2.小羊让狼唱歌,狼害怕小羊___________ ,说明狼很笨。
3.小羊让狼唱歌,目的是(  )
A.因为狼唱歌好听。B.用狼的叫声吸引放羊人来救自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