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苏教版(2001)| 一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文言文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下列句子停顿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群儿/戏于庭B.一儿/登瓮C.光持/石/击瓮/破之
2.文中划线句子里的“光”是指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弃去,光                之,水,儿得活。

1.将下列词语准确的写在横线上。破      
2.解释带点的词。
庭:______   皆:______   迸: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坐,时与游酢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注释】盖:大概。见:拜见。偶:偶尔。瞑:打瞌睡。游酢:北宋著名的哲学家。侍:在尊长旁边陪着。

1.运用学过的方法,写出下列字在文中的意思。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杨时见程颐于洛”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时在洛阳看见了程颐。
B.杨时在洛阳接见了程颐。
C.杨时在洛阳拜见程颐。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本文写了杨时和游酢不懂礼貌的事。( )
(2)本文写了杨时等人不懂得变通,只知道固守礼仪的事。( )
(3)本文写了杨时等人谦虚好学、尊敬师长的事,表达了对他们的赞美之情。( )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与图片相符的文字描述是(          
A.群儿戏于庭。B.众皆弃去。
C.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文中三个“儿”字中,指同一个小孩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
3.下列诵读停顿正确的是(          
A.足/跌没/水中B.足跌/没水中C.足跌没/水中
4.“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时,除司马光外,别的孩子是怎么做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5.结合课文内容,用上“不但……而且……”写一句话,夸一夸司马光。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         。众皆弃去,光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按原文填空。
2.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        )
A.暴发                 B.涌出               C.冒出
(2)(        )
A.登山               B.步行                 C.爬上
3.写出“群儿戏于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司马光

群儿戏于(       ),一儿(       )瓮,足(       )没水中。众皆(       )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读一读,用“/”画出停顿。
                  之。
3.判断对错。
(1)“一儿登瓮”和“儿得活”中的“儿”是指同一个人。       (      )
(2)“水迸”的“迸”是“迸发”的意思。       (      )
(3)足跌没水中,“跌、没”写出一个孩子跌入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情景。       (      )
4.你认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①本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②戏:玩耍。③庭:庭院。④登瓮:站在大缸上。⑤足跌:失足。⑥没:沉没。⑦皆:全,都。⑧去:离开。⑨迸:涌出。

1.用“√”选择,再填空:这是一篇(文言文   现代文),共有(       )句话。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老办法不行了

一只乌鸦口渴了,在树林中找水喝时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树下的井里有水。

猴子走了,乌鸦来到了那口井旁,把小石子一颗一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好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见乌鸦想用这种方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
2.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之间发生的事。
3.用横线画出乌鸦的老办法。
4.乌鸦最后是怎么喝到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群儿戏于。(庭院)B.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
C.众人弃去。(全,都)D.水,儿得活。(溅)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                     。众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           

1.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2.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皆:_____________               迸: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__________,他姓_________,名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