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青牦

大青牦身材匀称,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浑身是劲。它的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骁勇善斗。

有一次,大青牦拉大车途中遇见一头称霸一方的大公牛。大公牛横立路上,一声长啸,大青牦哪能容许它逞强,愤怒地冲上前去,空寂的野地里立即发出牛角猛烈的碰击声。只几个回合,田野寂静下来,大青牦锐利的角尖挑破了对手的眼角。它昂头挺立,对手眼角流着血,不能再动。

大青牦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它干起活来,一天能犁十亩地。它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人们看到新翻的田土,就知道这一定是大青牦刚刚犁耙过的,深翻的泥土是那么香,细细耙过的田地像一幅幅黑缎。

大青牦脾气犟,又那么凶猛,但是它有时却非常听话,非常温和。当你把它和两头牛拉开,用红药水给它涂伤口,端着盆让它喝水的时候,它两眼望着你,显得像个大孩子。这时,你数落它,责备它,它会一动不动地站着,深深地低着头……

1.根据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1)矫健勇猛,善于作战。            ____________ 
(2)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大青牦外形特点的句子。
3.你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      )。
A.大公牛很勇敢。
B.大青牦喜欢显示自己的勇敢。
C.大青牦骁勇善斗,面对强手毫不畏惧。
4.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章最后一句话,想一想这时大青牦在想什么?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微群阅读

语段(一)

骆驼有灵敏的鼻子,能嗅到1.5千米外埋在沙丘下的水源。当它找到了水源,在20分钟内,能一次喝下100千克的水,使体重马上恢复正常。它把喝下的水存放到身体的各个部位里,这样就可以几天甚至半个月不喝水了。

语段(二)

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会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们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在微笑中开始新一年的生活。蝙蝠在冬天睡大觉,所以人们管这种现象叫“冬眠”。

语段(三)

做完了一天的工作,松毛虫开始用餐了。它们都从巢里钻出来,爬到巢下面的针叶上去用餐。它们都穿着红色的外衣,一堆堆地停在绿色的针叶上,树枝都被它们压得微微向下弯了。多么美妙的一幅图画啊!这些食客们都静静地安详地咬着松叶,它们那宽大的黑色额头在我的灯笼下发着光。它们都要吃到深夜才肯罢休,回到巢里后还要继续工作一会儿。当最后一批松毛虫进巢的时候,已是深夜一二点钟了。——选自《昆虫记》

1.(对比阅读)认真默读三个语段,在对比中完成练习。
(1)选填正确的词语。
三个语段都介绍了动物的______(生活习性   外形特点)。语段(一)介绍了骆驼的鼻子很灵敏,列举了具体的______(数据   事例),揭示了骆驼能在沙漠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______(原因   特点)。
(2)填空。
语段(二)介绍了蝙蝠的睡眠,主要介绍了蝙蝠睡觉的____________。语段(三)介绍了松毛虫______的习性,其主要食物是______
2.(品词析句)品读语段,做一做。
(1)抄写语段中描写蝙蝠睡觉和松毛虫用餐的动作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句子使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并在语段中找出其他含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最后再仿写一句。
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在微笑中开始新一年的生活。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试身手)认真观察小猫或小狗等小动物,写一写它们用餐时可爱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树木怎样过冬(节选)

树木在冬天里会不会冻死?当然会冻死。

如果一棵树整个冻透了,连心儿都冻了冰,那就冻死了。在我们这里,如果冬天特别冷,而且雪下得少,就会冻死不少树——其中大多数是小树。幸亏树木都有防寒妙策,它们有办法使寒气不致深入到自己身体内部去,不然所有的树都得死光了。

吸收营养、生长发育、传种接代——这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树木,在一个夏天里,积蓄起(充实 充分)的能量,到冬天,就不再吸收营养,不再生长发育,不再把能量消耗在繁殖后代上。它们停止活动,进入深沉的睡眠。

树叶呼出大量的热——因此,冬天树木不要树叶!树木抛掉树叶,放弃树叶,就是为了把(维护 维持)生命所不可缺少的热保存在自己身体里面。再说,从树枝上脱落的树叶,在地上腐烂了,也会发热,保护娇嫩的树根,不叫树根冻坏。

这还不算!每一棵树都有一副甲胄,保护植物的活的“皮肉”不受寒气的侵袭。每年,整个夏天,树木都在它树干和树枝的皮下,储存木栓组织——死的间层。木栓不透水,也不透空气。空气停滞在它的气孔中,阻挡住树木活机体中的热,不使热向外散发。树的年龄越大,它的木栓层就越厚,因此老树、粗树的抗寒能力,比枝嫩干细的小树强。

不管严冬怎样残暴,它也冻不死我们北方的森林!我们的“森林王子”可以抵御住一切暴风雪的袭击。

1.在文中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打“√”。
2.冬天,树上的叶子落光了,目的是(  )。
A.防止生命中的热量损失
B.迎合植物生长的需要
C.防止被虫蛀
D.变成肥料滋养小树
3.树木防止热量的损失是有妙招的,短文先写冬天树木进入深沉的睡眠,再写树木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最后称北方的森林为“森林王子”,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红蚂蚁(节选)

在一片废墟上,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它们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办法——绑架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夏天的下午,我时常看见红蚂蚁出征的队伍,这队伍大约有五六码长。当它们看见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前面的队伍出现一阵忙乱。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其他蚂蚁仍旧排好队伍不停地蜿蜒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 小径,有时候在荒草和枯叶中若隐若现。

它们终于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就长驱直入地到小蚂蚁的卧室里,把它们抱出了巢。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

蚂蚁不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我用一片叶子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蚂蚁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顺着原路回去了。

红蚂蚁并不是像蜜蜂那样,会辨认回家的方向,它们是凭着记忆回家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照旧回得了家。

1.“有条不紊”在文中的意思是(  )
A.不紧不慢B.一点儿都不乱
C.红蚂蚁的队伍排列整齐D.说话,做事丝毫不乱
2.红蚂蚁使用的“不道德”的方法是(     )
A.绑架黑蚂蚁的儿女B.占领黑蚂蚁的家
C.和黑蚂蚁厮杀D.不会自己寻找食物
3.“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中的“它们”是指(    )
A.红蚂蚁B.黑蚂蚁C.黑蚂蚁的儿女D.奴隶
4.红蚂蚁有什么特性?(    )
A.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
B.绑架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
C.喜欢和黑蚂蚁进行厮杀。
D.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5.作者通过观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A.红蚂蚁会辨认回家的方向。
B.红蚂蚁是凭着记忆回家的。
C.红蚂蚁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
D.红蚂蚁是蚂蚁界的强盗。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大哥,他出多少斤山芋请你背他?”“千斤。”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多音字组词。
背:bēi(___) bèi(___)  扇:shān(___) shàn(___
2.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_______说的。
3.请你在下列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文章标题,在括号里打“√”。
A.毛驴和老山羊(  )
B.老山羊和牛大哥(  )
C.毛驴和牛大哥(  )
4.“十斤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牛大哥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毛驴听了牛大哥的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说明类文章阅读。

动物的语言

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

在某一个海滩上,有一种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着大螯,直到雌蟹伴随着一同回到大海。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________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食物(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舞蹈次数也不一样。有人在此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设想:派人造的电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挥蜜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按人的需要收获不同的蜂蜜,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真是一举两得。

1.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超声语言B.色彩语言
C.动作语言D.气味语言
2.人类的语言以声音作为信号,人类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而这些动物的语言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线部分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具体说明蜜蜂的语言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
B.说明了蜜蜂的语言的特点和应用价值。
C.说明了蜜蜂的语言特点及其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
D.描绘了利用蜜蜂的语言,造福人类的美好前景。
5.“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系信号的”一句中,“有些”一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材料,确定主题。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童年时并不显得聪明,3岁时才学会说话,父母因而认为他是一个傻子。上学后,有位老师对爱因斯坦的父亲说:“你的孩子将一事无成。”他甚至勒令爱因斯坦退学。16岁时,爱因斯坦报考苏黎世大学,又因成绩差而名落孙山。但他并没有灰心,而是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最后成了杰出的物理学家。

1.提炼主题。(  )
A.老师说的话并不一定是对的,我们有时候也可以不听。
B.做任何事情,失败了不要灰心,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一定会迈向成功的。
C.童年的时候不努力不要紧,只要长大后认真学习就可以了。
我家养了一只狗,长得可爱极了,我非常喜欢它。每天我去上学,它都会送我,放学后,它会坐在门口等我。只要看到我,它的尾巴就会摇个不停。
2.根据上面的材料,说说你的不同立意。
立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意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句子游乐场。

①我住在三水区西南街道。②那里环境优美,有许多值得游览的景点,其中要数独具魅力西南公园。③每到节日,傍晚时分,西南公园的音乐喷泉就会开放,那时西南公园灯光闪烁,一会儿像夜空中的一颗颗星星,一会儿像              

④晚上吃过饭,人们来到西南公园,有的散步,有的跳广场舞,有的听粤剧……非常热闹。

1.第②句有语病,请修改过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挥想象,补充填写第③句话。
3.这段话主要写的是(   )
A.西南街道环境优美B.西南公园独具魅力
C.西南公园灯光闪烁D.西南公园非常热闹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尾巴

下午放学,韦老师把全班同学留下来讨论谁当选大队长。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低头深思,结果有一部分同学提出了中队长雷鸣的名字,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赞成。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几点:有的同学说他以前过分骄傲、自私;有的同学说他以前不团结同学,不肯帮助同学;有的同学说他以前在大扫除时溜走过……韦老师听了这些言论,没有表态。同学们要韦老师说说自己的意见,韦老师慢条斯理地说: “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叫艾子的人。有一次乘船,船停在江边。半夜里,艾子听到江底一阵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水族在哭。艾子问:‘你们为什么哭?’水族们说:‘龙王有令,凡是长尾巴的,一律杀掉。我们都有尾巴,所以在这里哭。’艾子听了深表同情。忽然,江边的一只青蛙也哭了起来,他奇怪地问这只青蛙:‘你没有尾巴为什么哭?’青蛙说:‘我怕龙王追究我在蝌蚪时候的事儿啊!’”

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您的意见我们知道了。”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成——(______)  谦虚——(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窃窃私语 纷纷议论 __________、_____
不慌不忙 自作自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说话未完或语意未尽。
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D.表示重复词语。
4.文章题目“尾巴”具体指       。用“   ”在第1自然段中画出指代“尾巴”的有关句子。
5.“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你的意见我们知道了。’”老师的意见是什么?请用概括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记叙类文章阅读。

野菊花

我外婆家在南方。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是它没有开花的时候,却很不起眼。秋天,一旦开花,它就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朴实。它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态华贵。但它的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划破了皮出血了。我直叫痛。外婆马上摘下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还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喝。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一口,只觉得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点儿野菊花的精神吗?要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是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给加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字母)
(败)A.失败 B.打败 C.败落 D.解除;消除
①清热火(____)
(顶)A.支撑  B.顶撞  C.相当,抵 D.最,极
②真得上清凉饮料哩(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朴实——(______)    依然——(______)
惦记——(______)    顽强——(______)
3.短文已用“∥”划分为三部分,请简要写出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
野菊花生长在________ ,它的花美得________,美得________。野菊花______很强,有____________的功效,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说“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这里面包含了什么意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