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将古诗《赠刘景文》补充完整。
2.“______”、“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_______”与“_______”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景象,含蓄地赞扬了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了______、菊花两种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水果。
4.诗中的“擎雨盖”指的是_________。“君”指的是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将古诗《山行》补充完整。
2.首句由下而上,“_______”字点明深秋季节;“_______”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_______”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3.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诗中按由__________的顺序,先写远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着眼于_______处的_______,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晚秋美景图,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诗中“远上”一词能否改为“远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夜书所见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将古诗《夜书所见》补充完整。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见:__________________
客情:__________________
3.《夜书所见》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人名),诗的前两句写作者的______之情,后两句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山行

[唐]杜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说明诗人停车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最后一句诗是说“________”比“________”还红,还好看。
3.发挥想象,想一想“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动笔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仿写诗歌。

写给秋天的诗歌

秋天

是弯弯的谷穗

金黄金黄的

秋天

是圆圆的苹果

通红通红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1)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中最能打动游子离乡之心,使游子思念亲人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词。
独:____________    异:____________   逢:____________
遥知:___________    为:____________   倍:____________
(4)还有哪些节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阳节现在又称____________。
类型:诗词曲鉴赏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文链接。
【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乙】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甲诗与乙诗中都提到了“故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是   
               中的“故人”写的。
2.甲诗与乙诗表现的送别季节都是      季,甲诗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             ”,乙诗能体现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             ”。
3.甲诗一开头就点明了与友人惜别的地点        ,“西辞”说明朋友要去的广陵在       ;乙诗一开头也点明了与友人惜别的环境        ,从全诗的最后一句看,友人要去的地方在         
4.甲诗与乙诗都描摹了送别的景色,但两诗有不同:甲诗是先          ,乙诗则先          ,情中言事。
5.甲诗的第一、二句除了勾画出惜别的画面外,还烘托了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环境气氛,从中可触摸到诗人内心          之情。乙诗的第一、二句写了“雨”“柳”这些景物,从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中,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       的心情。
6. 甲诗中表现诗人长久翘首凝望的诗句是“                   ”,乙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别后生活牵挂与关怀的诗句是“                    ”。
7.甲诗与乙诗都有言外之意。甲诗的第一句的言外之意是               ,乙诗的第一句的言外之意是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15
收藏
纠错
详情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见:①看到。②会见;会面。③对于事物的看法;意见。
(1)夜书所(   )
(2)他是个很有远的人。(   )
(3)国家领导接了这些外宾。(   )
类型:选择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②老大:年纪大了。③乡音:家乡的口音。④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
(1)结合注释,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ǎo shào)      (xiānɡ xiànɡ)
(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     )——(     )
(     )——(     )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古诗阅读。
山 行
[唐]杜 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是描写秋天的一首古诗,诗中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景物。
(2)哪句诗最能表现秋景?(  )
A.远上寒山石径斜。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霜叶红于二月花。
(3)你能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