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教科版(2003)| 四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王朴英勇地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1、短文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几个方面刻画了王朴的小英雄形象,请按要求摘抄语句。
(1)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是对人物___________的描写,该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黑体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什么?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除了王朴,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至少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

“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

“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QOrDeR]]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______)书如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久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括号内。
【小题3】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这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仇恨(______) 胜利(______) 崎岖(______)
沉着(______) 英勇(______) 进犯(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近义词。
鼓舞——(_________)   镇定——(________)
效能——(________)    指挥——(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词填空。
鼓舞  鼓励
1.老师经常(________)我们要好好学习。
2.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大大振奋了民心,(_________)了士气。
猛烈   强烈
3.八路军向敌人(_________)开火。
4.我们(_________)反对任何损害国家领土完整的行为。
强大  强壮
5.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渐渐(________)起来了。
6.祖国(________)了,人们才不会收到外敌的气压。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将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调整为通顺的一段话。
(____)我们都紧张地盯着从对面来的车辆。
(____)离企鹅岛还有60多千米时,对面出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车流。
(____)司机加快了车速,想争取时间赶在散场之前到达企鹅岛。
(____)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双方的车子却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
(____)但担心的时刻终于来了。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鸡毛信(节选)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放心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喊 吼)起来了:“慢些走!”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 吼):“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①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忽然 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②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 突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

1.用“\”画去短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指出文中画线句子中表现海娃奔跑动作词语的作用。
第①处中“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处中“扑”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短的话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自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短文中的海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激烈 猛烈 强烈 壮烈
1.战斗在(_____)地进行,冲在最前面的战士(_____)地牺牲了。
2.战士们怀着(_____)的仇恨,以(_____)的炮火向敌人袭击。
3.这里气候寒冷,西北风(_____)地吹着。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登山人

一天,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jīnɡ)斩棘(jí),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něi)。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无所畏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不气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短文中的三个词语概括三个人的登山情况。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第一、第二个人登不上顶峰,而第三个人却能攀上顶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在文中用“   ”画出)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你会用成语概括这则故事吗?这个成语是:________
2.这则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
3.“长百兽”中的“长”的解释、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体比百兽长(cháng)
B.做百兽的首领(zhǎng)
C.比百兽长得快(zhǎng)
D.比百兽有长处(cháng)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