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长春版(2003)| 五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约莫算来,总有一万年了。(________)
(2)短短的时间,他变得虚弱了。(________)
(3)一大滴松脂刚好落下来。(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范仲淹
宋朝时,有个著名的宰相叫范仲淹。他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生在封建时代的范仲淹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呢?原来这跟他从小刻苦学习,深深地了解人民大众的疾苦是分不开的。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因为家里太穷,母亲就改嫁了。但是,后父的家境也不宽裕,不能供范仲淹上学,所以范仲淹只好寄住到亲戚家里去读书。
范仲淹深深知道,得到读书的机会是件不容易的事,于是就不分白天黑夜地苦读。他常常吃不饱饭,每天只能用一把米煮粥吃。他等粥煮好了冷下来凝结成块状时,在中间划个十字,分成四块,每次吃一块。虽然环境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却从来不叫苦。他常常对人说:“一个人如果不能读书,即使能吃饱喝足,生活也没有多大意义……”
范仲淹读书是有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绝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样的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刻苦用功。他坚持着读完当天要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有时候,他困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每当他计划完成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可是,第二天一早,他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忙着读书了。
范仲淹就这样刻苦地读了十多年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后来,他当上了宰相,为国家和百姓作出了很大贡献。
1.最适合填在文中第一段横线上的内容是(  )
A.最先知道天下人的忧愁,后知道天下人的欢乐。
B.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C.只有先知道什么是痛苦,才能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句(句式类型),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用“   ”画出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
4.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范仲淹苦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几个关于刻苦学习的成语或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黄河象(节选)

科学家们假想了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大约两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河水很浅,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歪,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紧跟在后边的象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逃跑。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可是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有删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逃跑(______)       动(______)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假想: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这是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它是因为___________而陷入淤泥中的。
(3)故事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前。
4.科学家们的假想有什么依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能力提高

①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②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③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⑤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
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
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
C.树形团团如帷盖。
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
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译文:叶子像桂树,冬天青翠;华丽像橘树,春天一片繁荣。
2.下列对本段层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填空题
(1)文章写树从____、____、____再写到____。写果实是由____写到____、____、____。
(2)文章大量运用____,连用十个“如”字从____、____、____、____各个方面加以描述。
4.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十种物体作比,依次进行具体生动地说明,请你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宽阔的河面上,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不夹一丝杂质的碧玉带子。小河静静地和大街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好像一座水上浮桥。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石桥下面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然 突然)钻出,又从河上轻轻地(漂过 飘过)。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路不宽,人很多。摊位物产丰富,应有尽有。有刚从地里割下来的芹菜、菠菜、白菜,还带着露珠,鲜嫩嫩的;有刚从河里捕捉上来的大鱼、虾子,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白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小镇的早晨更是紧张的。大街两旁,不少经营早点的个体户已早早地开张了。卖粽子、豆浆、馄饨的小摊上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主人正不停地招徕着过往的客人。河对岸同样急急地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

多么美丽的小镇的早晨。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按要求画出句子。
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
“……真叫人目不暇接”中“目不暇接”具体是指什么?用“﹏﹏﹏”画出来。
3.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2—4句描写的小镇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描写中突出表现了一个“__________”字。
4.本文主要写了小镇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小镇的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复活节岛

太平洋的南部,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小岛,那就是有名的复活节岛。这个岛过去经常有火山爆发,至今岛上还有许多死火山。

(1)这个岛出名不在于有火山,而是因为岛上那些巨型石雕人。岛上一共有670个石雕人,其中267个集中在拉诺拉拉库火山下,其余的分布在岛上的其他地方。这些石雕人特别高大,一般在7至10米之间,体重一般在50吨到60吨左右,最重的估计有90吨上下。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巨人。

(2)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到底是谁的杰作?这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

(3)说来说去,复活节岛上的石雕人至今还是一个谜,谁也没有揭开。越是这样,这些石雕人的魅力就越大,到那儿去找答案的人也就越多。

1.(1)(2)(3)处画“______”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石雕人是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魅力”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写作
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写一篇文章。
提示:1.内容可以描绘一种物,也可描绘一处景;
2.观察要仔细,描绘要细腻;
3.所选景或物要新颖,语言要有感染力。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习作芳草地。
大千世界,奥妙无穷;生活的万花筒,充满了七色的阳光。你也许曾留心观察,也许在不经意间有了新的发现。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感受,还是一个窍门……请以“我发现了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语句通顺,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450字。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1)按要求写近义词。
广阔——(      )     疑惑——(      )
(2)用“_______”画出文中点明题意的句子。
(3)荠菜的特点是什么?举一个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挖荠菜的感受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个地方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又是荠菜花开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