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最先知道天下人的忧愁,后知道天下人的欢乐。 |
B.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
C.只有先知道什么是痛苦,才能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
黄河象(节选)
科学家们假想了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大约两百万年前的一天,碧空万里无云,太阳炙烤着大地,蒿草丛似乎要燃烧起来了。远处,几棵栎树呆立不动,一群一群的羚羊和鸵鸟走来走去。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向东流去。一群黄河象,在一头老年公象的带领下,扑踏扑踏地从远处走来了。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一望见前边有一条小河,它们就高兴地跑起来。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河水很浅,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老象的右脚正好踩在一块椭圆形的石头上,石头往下一陷,它抬起的左脚来不及往回收,一下就踏进河里,踩在河底的淤泥上,深深地陷了进去。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不一会儿,老象身子一歪,栽进河里。它使劲挣扎,但是越挣扎身子越往下陷。它抬起头呼救,但是水立刻向它的嘴里猛灌进去。紧跟在后边的象都停住了脚步,惊恐地望着在淤泥里挣扎的老象。它们吓得顾不上喝水,回头四散逃跑。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象被冲积的泥沙掩盖起来。它的尸体腐烂了,可是骨骼和大牙慢慢地变成了石头一样的东西。
(有删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①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②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③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⑤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1.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是( )A.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译文:荔枝的特点大致如上所说,它实际上比我介绍的还要好。 |
B.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 译文:如果离开了树的枝干,一天就会变颜色。 |
C.树形团团如帷盖。 译文:它的树形呈圆的形状,很像古代用来遮蔽东西的“帷盖”。 |
D.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 |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⑤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小镇的早晨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宽阔的河面上,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不夹一丝杂质的碧玉带子。小河静静地和大街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好像一座水上浮桥。乌篷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石桥下面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然 突然)钻出,又从河上轻轻地(漂过 飘过)。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路不宽,人很多。摊位物产丰富,应有尽有。有刚从地里割下来的芹菜、菠菜、白菜,还带着露珠,鲜嫩嫩的;有刚从河里捕捉上来的大鱼、虾子,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白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小镇的早晨更是紧张的。大街两旁,不少经营早点的个体户已早早地开张了。卖粽子、豆浆、馄饨的小摊上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主人正不停地招徕着过往的客人。河对岸同样急急地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
多么美丽的小镇的早晨。
1.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复活节岛
太平洋的南部,有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小岛,那就是有名的复活节岛。这个岛过去经常有火山爆发,至今岛上还有许多死火山。
(1)这个岛出名不在于有火山,而是因为岛上那些巨型石雕人。岛上一共有670个石雕人,其中267个集中在拉诺拉拉库火山下,其余的分布在岛上的其他地方。这些石雕人特别高大,一般在7至10米之间,体重一般在50吨到60吨左右,最重的估计有90吨上下。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巨人。
(2)这些巨大的石雕人到底是谁的杰作?这是多少年来人们一直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
(3)说来说去,复活节岛上的石雕人至今还是一个谜,谁也没有揭开。越是这样,这些石雕人的魅力就越大,到那儿去找答案的人也就越多。
1.(1)(2)(3)处画“______”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中起到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