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大声 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 流利)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细心 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词语。A.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自然就明白了书中的道理。 |
B.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只有多读多问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甜藤儿
六月里,挺热的天,我和小伙伴龙狗子上山采桃金娘。太阳火辣辣的,我们很快就觉得口渴了,我们吃了一些桃金娘,还是很渴。龙狗子便提议去喝水。我们便向一眼山泉走去。
正走着,龙狗子一弯腰,随手从草丛中揪下一棵小藤儿来,对我说:“喏,甜藤儿,嚼一点儿!”
我有点怀疑地说:“是吗?能吃吗?”
“我还能害你?”龙狗子提高了嗓门说,接着就从藤上摘下几片叶子,放进嘴里。
我只好也学着他的样子,摘了几片叶子,放进嘴里,嚼了起来。嚼了几口,我觉得那些叶子是苦的,不是甜的。
“呸呸!真苦!”我赶快把叶子吐出来。
龙狗子见了,只是抿嘴笑。
吐掉了叶,我吸了一口气。我觉得嘴里甜丝丝的。
到喝泉水的时候,嘴里的甜味就更明显了,每喝一口水都觉得清甜清甜的。
“真甜!”我抹抹嘴,高兴地说。
龙狗子看了我一眼,眉毛笑得弯弯的。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常有这种情况: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
1.作者一开始觉得甜藤儿的滋味是_______,后来吸气的时候嘴里_______。( )A.甜丝丝、苦 |
B.苦的、更苦了 |
C.苦、甜丝丝 |
A.一开始你觉得苦的东西、苦的事情,到头来,它却是甜的。 |
B.事情与甜藤儿一样,都是苦的。 |
C.事情与甜藤儿一样,有若有甜。 |
A.一开始的感觉跟到最后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
B.很多事情,虽然最初是苦的,但是,苦尽甘来,最后的收获让你觉得那曾经的苦其实是甜的。 |
C.每个人对甜和苦的感觉不总是一样,有时会反过来的。 |
慢吞吞的小熊
早上,闹钟响了好久,小熊还(hái huán)在床上不肯起来。妈妈催促:“小熊,快来吃早点。”小熊回答:“慢点有什么关系?上课还早。”
下午放学,同学们快步走回家。小熊背(bèi bēi)着书包,这儿看一下那儿站一下。同学催促:“小熊,快点回家,天要黑了。”小能回答:“慢点有什么关系?回家也没事做。”
考试了,小熊的动作很慢。考试结束时,小熊还有一半的题目没有做。
小熊没有及格,暗暗下决心:“要改掉慢吞吞的坏习惯。”
1.用“√”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A.慢点有关系 | B.慢点没有什么关系 |
A.做事慢吞吞 | B.爱玩 |
①一场大雨过后,秋姑娘带着画笔,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她把大地画得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美丽极了!
②秋姑娘来到公园里用她的画笔轻轻一挥,霎那间公园变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美丽的菊花仙子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红得像火、黄得像金、白得像雪……一棵棵高大的银杏树,黄澄澄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金扇,扇哪扇哪,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凉爽。枫树的叶子火红火红的,耀眼.灿烂,一片片火红的枫叶飘呀飘呀,就像一张张明信片写满了给大地妈妈的祝福!
③秋姑娘又来到果园里,用她的画笔轻轻一点,哇!好一片丰收的景象,一个个红红的苹果像小朋友的笑脸挂满枝头。甜甜的菠萝像一只只黄色的小刺猬。紫莹莹的葡萄像珊瑚珠。像玛瑙串十分惹人喜爱。火红火红的柿子像一个个红通通的小灯笼似的。好多好多香甜的气味,飘哇飘哇,飘到农民伯伯的心坎里去了……
④秋姑娘,你真是一个伟大的画师!
1.一棵棵高大的银杏树,黄澄澄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金扇,扇哪扇哪,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凉爽。___________________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zōu)邑(yì)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瞧他这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1.在文前横线上加一个合适的形容词,最恰当的是( )。A.努力钻研 | B.虚心打听 | C.勤学好问 |
赶海
“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唱起这支歌,便不由自主地想起赶海的趣事。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有幸跟爸爸去青岛旅游,爸爸说要带我去赶海,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们赶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地往回流,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愤)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这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他们有的捉螃蟹,有的捞海鱼,还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hēi),一只小螃蟹被我们抓住了!我高兴得跳起来,那边一个小伙伴儿,正埋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小螃蟹不甘束手就擒(qín),正东逃西(窜、串)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áo)夹住了他的手。咦,怎么我的脚也痒(yǎnɡ)痒的?我(底、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lǔ)。(再、在)也神气不起来了。
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们满(载、裁)而归,我也提着“战利品”跟着爸爸往回走。海风吹(拂、佛)着,我感到舒服极了。我一边走,一边哼(hēnɡ)起了最爱唱的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
[[QOrDeR]]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字。从前,有一对夫妻,开了一个小酒店,由于他们老老实实,卖出的酒价廉物美,颇受顾客称赞,生意十分兴隆。
有一天,丈夫外出采办,妻子忽然灵机一动,偷偷地在酒里掺了水,多卖了五元钱。
晚上丈夫回来,妻子兴冲冲地晃着多赚的钱,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的“秘诀”告诉了丈夫,以为会得到丈夫的(A、夸奖 B、夸耀)。谁知,丈夫一听,急得双脚直跳,痛心地抱头大哭起来。
妻子惊奇地问:“怎么啦?”丈夫捶胸顿足地说:“唉!你把我们最值钱的东西——信誉,只5元钱就卖掉了,叫我怎能不哭!”
(A、居然 B、果然),从此以后,他们的生意一蹶不振,最终落得个“寿终正寝”的下场。当妻子贫病交加,奄奄一息的时候,她悔恨地流着泪,说:“我明白了原来信誉才是最大的财富,它比金钱更可贵。”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A.诚信 |
B.卖酒 |
A.夸奖 |
B.夸耀 |
A.果然 |
B.居然 |
A.兴起 |
B.兴盛 |
A.妻子的“秘诀”行不通 |
B.妻子的“秘诀”会使小店生意不好 |
C.破坏了小店的信誉 |
A.掺和一些水 |
B.把价钱降低 |
C.给更多的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