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表格,完成练习。

1.这座图书馆共有______层楼,每天开放时间最长的处室是________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除报刊阅览室和自学室以外,其他处室中午均不开放。(____
(2)电子阅览室对成年人开放的时间比较短,对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比较长。(____
3.兰兰决定去这座图书馆办个借书证。请你告诉她什么时间去比较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与理解。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 的特点
2.找出选文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现出了大虫的____________洪亮高亢。
3.大虫主要用__________三个动作来抓人。而武松面对大虫,用了___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说时迟,那时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只考虑拿人的三招是__________________,武松应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重点描写这一部分的用意是(   )
A.介绍老虎有捕食绝技。B.呼应前文,表示武松后悔了。
C.为文章增加趣味性。D.从动作描写方面来衬托老虎难打。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涉:渡。②遽:急忙,立刻。③契:刻。④是:这儿。⑤求:寻找。

1.参考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楚人有涉江/郑人有欲买履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杨氏
3.这篇古文的内容可用成语“__________”概括。从修辞手法上看,最后一句是______句。
4.对这篇古文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
B.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考虑到事物是在不断变化中的,不能墨守成规。
C.楚人找不到剑是因为水流太急,把剑冲走了。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她虽然和蔼地笑着,可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流着泪痕,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恢复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

“做完了?”“唔!”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我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照耀着我前进!

1.“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赞美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老师的哪几件事?简要地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用“_____”标出其中一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之间隔着一条漳河,魏国强大,赵国弱小,魏国早就想吞并赵国。这一年,魏国将军庞涓率领八万精兵出征赵国,一路(   ),势如破竹,很快就直抵赵国都城邯郸,把一个小小的邯郸城围得严严实实。

赵国危在旦夕。赵国国君一面竭力防卫,一面派人去齐国求救。齐国担心赵国灭亡后魏国乘胜追击,将战火烧到齐国。为了自己的安全,齐国决定出兵。

齐威王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出征。

田忌打算直奔邯郸,去解救赵国。

孙膑却连连摇头,对田忌说:“不等我们赶到,邯郸就会失守,你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

田忌说:“你说该怎么办?”

孙膑(  )地说:“魏国集中全国的主力去打邯郸,自己的都城大梁却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这不正是个大好机会吗?我们现在去救邯郸,会跟魏国主力硬拼,伤亡一定很大。倒不如(   ),直取大梁。魏国国都一旦危急,主力必定会回师自救。我们在他们返回的路上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岂不是稳操胜券!”

一番话说得田忌心服口服,他立即下令,大军直奔魏国而去。

为了麻痹庞涓,孙膑又故意派出两个无名将领,率一部分兵力去佯攻魏国的襄陵。这一打,果然不出孙膑所料,齐兵在襄陵城下吃了个大败仗。消息传到庞涓那里,他很得意,心想田忌哪是自己的对手。

庞涓怎会料到,这一切都是孙膑设下的圈套。就在孙膑派兵佯攻襄陵的同时,齐军主力早已绕道直奔大梁而去了。

魏王发觉齐军已经逼近都城,顿时(   ),立刻派人火速传令,要庞涓快来保驾。庞涓得到命令,自然不敢怠慢,只好撤离邯郸,带领自己的部下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救援。

再说魏军这次攻打赵国,连续行军打仗,一直就没有好好休息过。将士们现在一听说自己的国都被齐军包围,一个个都乱了方寸,连武器、粮草都顾不得多带,就一个劲儿地往回赶,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桂陵是通往魏国的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孙膑就在这里布下天罗地网。魏军急急忙忙赶到桂陵时,早已是精疲力竭。

田忌见魏军进入了伏击圈,便命令齐军一齐杀出。魏军措手不及,被杀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庞涓见大势已去,知道无力回天,只得率残兵败将落荒而逃。齐军大获全胜。

1.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胸有成竹  惊慌失措  乘虚而入  所向披靡
2.根据短文的叙述顺序填空。
赵国被围,向齐国求救→_______→_______→孙膑设伏,齐军大胜
3.孙膑为什么要派兵佯攻襄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虎癖”

崇山峻岭,古树参天。林中阴森森的,使人觉得毛骨悚然。施耐庵来到一棵大树前看了看,就顺着树干爬上去,坐在树枝上,机警地观察着四周,像是在等待什么。突然,一只梅花鹿“嗖”地从眼前蹿过,紧接着,一声雷鸣般的虎啸,从林中跳出一只斑斓猛虎。下面是一场饿虎扑食和梅花鹿逃生的惊心动魄的博斗,施耐庵看得如痴如呆,直到老虎离去多时,他才从树上溜下来,又转到别处观虎去了。

原来,施耐庵正在构思写作《水浒传》,为了突出英雄的神威,他计划在作品中多处写到打虎的场面,但自己从来没有见过山中老虎,对老虎的习性、生活动态和捕食情形,都只凭传说和想象了解。为了弥补这个不足,他就到深山里观虎来了,并且找了许多有经验的猎户,了解他们猎虎以及与虎博斗的情况。所以,后来施耐庵在写到解氏兄弟猎虎、李逵沂岭杀虎、武松景阳冈打虎时,都写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1.读短文,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山(   )岭  古树(   )天  (   )(   )如生
如(  )如(  )    毛骨(   )然  (   )心动(   )
2.施耐庵观察虎,不仅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和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垃圾分类 生态治理

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大局。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破解垃圾围城的关键手段。

材料一:

序号

类别

主要包括

1

可回收垃圾:指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

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织物和瓶罐等。

2

厨余垃圾:指居民在家庭生活中产生的垃圾。

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

3

有害垃圾:指含有害物质,需要特殊安全处理的垃圾。

包括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电池、灯管和日用化学品等。

 

4

其他垃圾:除去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总称。

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受污染或其他不可回收的玻璃、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废旧衣物与其他纺织品、破旧陶瓷品、难以自然降解的肉食骨骼、妇女卫生用品、一次性餐具、烟头、灰土等。

 

 

材料二:

家庭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60%左右,垃圾分类的关键就是要在家里先把垃圾分类好,怎么做呢?第一步,给家庭准备不同功能的垃圾桶。第二步,垃圾分置。在厨房准备一个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厨房里产生的并不一定就是厨余垃圾,如装垃圾的塑料袋和保鲜膜、保鲜袋。在阳台或者书房放置蓝色的垃圾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回收的废纸不要揉成团也不要沾水;易拉罐、啤酒瓶等瓶瓶罐罐一定要把里面的液体清空。有害垃圾要放在儿童和宠物不易接触的地方,并尽快投放小区专用垃圾桶里,减少在家里存放的时间。建议在客厅和卫生间放置橙黄色的垃圾桶。废旧电池分为三类:即干电池、充电电池和纽扣电池。其中,普通的干电池可以作为其他垃圾处理。玻璃碎片尽量用报纸包好,防止伤害清洁人员。

材料三:

1.破解垃圾围城的关键手段是(  )
A.让绿色发展深入人心B.在家里先把垃圾分类好
C.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D.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2.家庭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  )
A.10%左右B.60%左右C.75%左右D.85%左右
3.根据材料三中从左到右垃圾桶摆放的顺序,以下垃圾对应投放正确的是(  )
A.烟头 啤酒瓶 灯管 剩菜B.烟头 剩菜 啤酒瓶 灯管
C.啤酒瓶 灯管 烟头 剩菜D.啤酒瓶 剩菜 灯管 烟头
4.垃圾分类关系千家万户,为了把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做实,我们应当从每个家庭做起,请结合以上材料,给家人提三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现代文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只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过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zhǎo  zhuǎ)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jié( )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两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páo xiào(  )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bèng  pèng)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根据拼音写词语、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动词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选自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____,请写出本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二位英雄好汉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小练笔。(选做)
请发挥想象,从动作、神态、语言几个方面来写一写:当景阳冈附近的百姓得知老虎被武松打死后,他们有什么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书面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