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人教版(2001)| 六年级下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改写句子
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歇后语是一种隐去后文,以前文表示意思的幽默语言。请将下列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找出来。
湘绣被面包画册 ________
香肠做链子 ________
香炉里长草 ________
香山的卧佛 ________        
A.锁不住             B.大手大脚               C.话(画)里有话(画)          D.慌(荒)了神
类型:信息匹配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解释划线的字。
①今夫之为数,小也。   弈:________      数:________
②不专心致志   , 则不得也。   致志:________    不得________
③见两小儿辩斗   , 问其 。  辩斗:________     故:________
④我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以:________    日中:________
类型:填空题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越人种稻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桔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泻水种黍,弗对,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1.解释下列字
盖:________       鄙:________
兵:________       偿:________
2.翻译最后一段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个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__       黑暗——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描写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
蜡烛________
3.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用文中具体的事例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________B.贾人:_____
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此不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②孰汝多知乎?(        )
2.借助文言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理解其它词语的意思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汤:古义_______   今义________请写一个与“赴汤蹈火”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__
3.在《两小儿辩日》中,第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自然段分别写出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他们是从哪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短文选自《_____》,以 _____描写贯穿整个故事。文中两小儿都使用______的说明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辩斗。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日始出时去人近 以:认为
B.及其日中如探 汤:热水
C.孔子不能也 决:判断
D.孰汝多知乎 为:认为
(3)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发。
___________
(4)两小儿“笑曰”之后,孔子会有怎样的反应?用一两句话写写孔子的语言、动作或神态。
__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 (A.离开 B.距离)       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 (A.智慧 B.知识)      乎?”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正确的打“√”。
(2)对于这个故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小儿辩日体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大胆质疑的精神。
B.孔子“不能决”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精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我们要敢于否定大学问者,不迷信权威。
(3)两小儿辩日各有各的观点,各有各的理由。近期,同学们围绕“电子信息时代有必要/没必要手写书信”展开了辩论。你的观点是什么?请把理由写明白,写具体,突出关键词“电子信息时代”“书信”。
我的观点:________
我的辩论词:_________
类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