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课内阅读。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   居然   当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果然   居然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用“√”选择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歌唱”一词说明灰雀的叫声__________,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列宁_____________的心情。
3.列宁不问男孩,却问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这是因为(       
A.列宁非常喜欢灰雀,喜欢跟灰雀说话。
B.列宁看见灰雀回来了,心情很高兴。
C.列宁知道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为了保护男孩的自尊心,所以没有直接问他。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灰雀》(节选),完成练习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男孩“低着头”,说明男孩_________,他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
2.把灰雀的叫声比作“歌唱”,不仅说明了灰雀叫声好听,而且反映出列宁_________的感情。
3.列宁不问男孩,却问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这是因为(       
A.列宁喜欢和小动物说话B.列宁心情很好
C.列宁见到灰雀之后十分惊喜,怕伤害到男孩,所以就没有直接问他
4.我想对那个男孩说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

灰雀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1.根据片段内容,选择最恰当的答案,把字母序号填在括号中。
(1)第一自然段,主要是对灰雀          的描写。(          )
A.语言和动作       B.颜色和语言          C.神态和动作          D.颜色和动作
(2)最后一个自然段男孩说的话里,省略号表示的意思是(      )
A.男孩吓了一跳,话也说不好了。             B.男孩很心虚,说话断断续续。
C.男孩的话还没讲完。                            D.男孩沉默了,在思考。
2.读划横线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句子中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把灰雀当作人来写,突出了灰雀的惹人喜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②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       )就问(     )孩子(       )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③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④列宁 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⑤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⑦男孩看看列宁, 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⑧列宁问:“会飞回来?”

⑨“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在文中“(     )”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 内。
认真地     伤心地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严寒——(      )     肯定——(      )
4.第①自然段中“找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5.列宁自言自语说了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
6.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想想男孩此时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品读对话,体会人物心理,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内。
A.故作惊奇       B.为灰雀担心和惋惜     C.决心改正错误,放回灰雀
(1)从第④自然段体会到列宁(      )
(2)从第⑦自然段体会到男孩(      )
(3)从第⑧自然段体会到列宁(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灰雀》片段,完成练习。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用“﹏﹏”画出描写灰雀颜色的句子。
2.用“____”画同描写灰雀活动的句子。
3.从带点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从灰雀的动作_____、歌声_____写出了它们的可爱。我也学着写写小金鱼的可爱。
鱼缸里的三尾金鱼_____,真惹人喜爱。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欢蹦乱跳(           )             诚实(           )
2.文中加点词语“果然”表现了(          
A.事实和列宁想的一样。
B.男孩及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3.请用“果然”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A.为自己的错误感到惭愧。
B.灰雀没找到。
5.用“因为……所以……”改写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

灰雀(节选)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深:①(感情)厚,(关系)密切;②(道理、含义)高深不易了解;③(颜色)浓。
(1)那只胸脯红的灰雀不见了。(       )
(2)他提的问题很,爸爸也说不清楚。(       )
(3)他站在高台上,情地望着家乡的土地。(       )
2.从第1自然段的“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那个男孩不敢讲,是因为他不想把捉住的灰雀放了。(       )
(2)灰雀是一种怕冷的鸟儿,在寒冷的冬天一定会被冻死。(       )
(3)从男孩与列宁的交谈中,可以发现灰雀的消失和男孩有关。(       )
(4)“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说明列宁确定灰雀死了,无比遗憾。(       )
4.“没……我没看见。”男孩说的话应读出(吞吞吐吐       镇定冷静)的语气。
5.下列哪句名言与文中列宁对男孩的做法和态度比较接近?(             
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B.与人善言,暖于布帛。
C.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D.人心齐,泰山移。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延伸阅读

脚印

列宁和哥哥去采蘑菇,为了抄近路,他们需要穿过一片森林。

森林里没有路。他们发现了一个行人的足迹,便按着这勉强看得出来的脚印走。有些地方,那个人踩倒的草又长起来,把脚印填平了。他们只好根据那个人留下的一些标记猜测那些“路”了。看,在清凉的泉水边,有一个白桦木的小勺子,可以用它喝干净的水;看,在泥泞的小河沟上,搭了两块木板,踩着木板过河沟可以不弄湿脚;看,那边搬开了拦住去路的大橡树……

路,很不好走;天,又闷热得厉害。列宁浑身是汗,却兴高采烈,喜笑颜开!

哥哥问列宁:“你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因为我发现,”列宁眯着眼睛,一边思考,一边回答,“在我们前面,走过去了一个高尚的人——他在自己走过的路上,做了多少好事啊!”

哥哥一下子把他抱起来,兴奋地说:“对!生命就应当这样度过:做很多好事,来留下自己的脚印。”列宁把这句话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1.从短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兴奋、喜悦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面走过去的那个人做了哪些好事?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宁的哥哥认为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用短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松鼠看错了

达尔文是英国人,他从小就喜欢观察花草树木怎样成长。后来,他成了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达尔文每天工作以后,喜欢到树林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就是在这样休息的时候,他也不忘记科学研究,还要认真观察树林里的东西,思考一些问题。

有一次,达尔文看见树上有几只小鸟,就站住了,仰着头仔细观察。他一动不动地在树下看啊想啊,站了好久。一只小松鼠顺着他的腿,爬上了他的肩头,大概以为他是一根树桩。小松鼠左看看,右看看,还挺得意哪!树上的松鼠妈妈急坏了,叽叽地直叫,好像在警告小松鼠:“孩子,你看错了,那不是树桩,是一个人哪!”

松鼠妈妈其实不用担心,达尔文十分喜爱各种小动物,他怎么会伤害松鼠妈妈的孩子呢?

1.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替换成另一个词。
①他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________
②小松鼠还挺得意呢!________
2.小松鼠看错了什么?为什么会看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诚信的力量

尼泊尔是一个多山的小国,紧靠着喜马拉雅山的南边,和我国的西藏地区相邻。因为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国家的贫穷,很少有外国人来到这儿。

当地的生活条件很落后,商业也不发达,摄影队连吃喝都很困难。有一次,几位摄影师想喝啤酒,就找到了村子里的一个男孩,让他去替他们买啤酒。买啤酒得去很远的地方,孩子走了3个多小时才买到啤酒。第二天,摄影队又让男孩去买啤酒,这次给了他很多钱。整整一天过去了,男孩一直没有回来。摄影师们都说,男孩肯定把钱骗走不回来了。

后半夜,摄影师们已经睡下了,突然听到了男孩的敲门声。他们打开门,只见浑身是泥的男孩抱着几瓶啤酒走了进来。原来,男孩那天走了几个小时,只买到了4瓶啤酒。为了买到其他几瓶酒,他翻过了一座大山又趟过了一条大河,才终于买够了10瓶酒。可是在返回的路上,因为路远山陡,累极了的男孩连摔了几跤,摔碎了几瓶啤酒。

男孩哭着向摄影师们道歉,并且完整地交还了找回的零钱。摄影师们被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为自己对男孩的猜测感到十分惭愧。摄影师们回国后,到处向人讲述这个小男孩的故事,日本的许多报刊不久都对此作了报道。许多日本人不仅被摄影师拍摄的原始自然风光所吸引,更被男孩淳朴的诚实深深地打动了。从那以后,到尼泊尔观光旅游的日本游客越来越多,极大地推动了尼泊尔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1.为了买到啤酒,你知道男孩克服了哪些困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摄影师们对男孩的猜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感到惭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画出到尼泊尔观光旅游的日本游客越来越多的原因的句子。
4.短文提到“他翻过了一座大山又趟过了一条大河,”请你用一个成语该替代这句话:__________ 。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