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进去-教育应平等而普惠
鲁教版(五四学制)| 三年级上册
版本
部编版
人教版(2001)
苏教版(2016)
苏教版(2001)
北师大版(2016)
北师大版(2001)
语文S版(2016)
语文S版(2003)
西师大版(2016)
西师大版(2003)
北京版(2016)
北京版(2004)
教科版(五四学制)(2016)
教科版(五四学制)(2003)
冀教版(2002)
鲁教版(五四学制)
沪教版(2015)
沪教版(2007)
长春版(2016)
长春版(2003)
鄂教版(2016)
鄂教版(2003)
冀教版(2016)
教科版(2003)
教科版(2016)
人教版(1990s)
湘教版(2003)
湘教版(2016)
语文A版
浙教版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
教材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小时候念书不用心,贪玩,怕困难,学习成绩很不好。

有一天,李白偷偷跑出学堂,边走边玩。他来到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石头旁边,蘸着河水磨一根小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他走到老婆婆跟前,问:“您磨这根铁棒做什么?”

“做针。”老婆婆回答。

□做针□李白更奇怪了□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铁棒就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要下苦功夫。他想,学习也一样啊!像自己这样贪玩,怕困难,能学到什么呢?

从此,李白在学堂里一心一意地学习.成绩慢慢地好了。

1.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坚持不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你所积累的李白的诗句。(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看到老婆婆磨针后明白的道理是什么?它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照样子,写一写。
例:那只灰雀在枝头歌唱。
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1.妈妈在公园里散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跟着老师去春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语言表达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类文阅读。

曾 子 杀 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于是曾妻骗孩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傍晚,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曾妻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曾子杀猪是为了教育孩子学会诚信。(   
(2)曾子的妻子说给孩子杀猪吃,是为了不让孩子跟着去集市。(   
(3)曾子被后人所尊敬是因为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4)曾子教育妻子做人要诚实守信,所以中午就让孩子吃到了猪肉。(   
2.从哪里可以看出曾子是在教育妻子做人要诚信,用“___”画出来。
3.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不懂就问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读拼音,写词语。
zhào lì     liú lì     bèi sòng       jiè chǐ     dào lǐ
(        )(         )(          )(          )(         )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sòng sǒng)自(rán yán)打(āi ái)胆(zuàng zhuàng)
3.在正确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2)孙中山因为背书没背好才挨先生打的。(     
(3)先生没有给孙中山讲他背的那段书的意思。(       
(4)孙中山因为不懂自己背的那段书的意思,所以才壮着胆子去问先生。(       
4.这篇课文赞扬了(       )的精神。
A.孙中山大胆
B.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
C.先生对孙中山严格要求
D.孙中山尊敬老师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读《小摄影师》片段,完成练习。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 )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dāng dàng)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 juǎn   juàn       )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   )孩子(   )回来(   )我给你胶卷(   )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空白处加标点符号。
3.这个片段中,小男孩与高尔基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小男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尔基:________________
4.小男孩在高尔基面前作了哪些动作,用“——”画出来。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奇怪的大石头》一文,完成练习。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 (查     察) 了这决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 (摇   遥) 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 (近     进) 一步的考 (查     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振     震) 惊了全世界。

1.划去 “(       )” 中不正确的字。
2.造句。
专门:________________
终于:________________
3.“研究成果”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后,你最想说哪些话?请你写几句。
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灰雀》一文,完成练习。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          )养病。他每天到公园(            )。公园里有一棵(            )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       )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              )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按照课文的内容在括号里填空。
2.把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
3.列宁喜爱这三只灰雀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
4.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5.我还想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外阅读

蕉香满怀

有个衣着朴素的老婆婆经过检票口,怯怯地把用报纸包着的一些东西要送给我。她神情谦顺,站在检票口旁边。等旅客都走光了,才将我拉到一边,颤抖地说:小姐,这是我家自己种的山蕉,跟你们平常吃的不一样,给你吃吃看。我特地从山上带来给你的,外表不好看,不过真的很好吃,希望你不要嫌弃。

 她恭敬地抱着两串山蕉,请我无论如何都得收下。可是我跟她素昧平生,怎么好意思收?她将山蕉轻轻摆在检票口边上,拉着我的手说:小姐,你不记得我了?上个月我来这里找儿子,不小心把钱包弄丢了,而我儿子的电话号码却在钱包里面。我在候车室坐了几个小时,你请人去买面给我吃,还帮我买回家的火车票,你忘了啊?我赶紧在脑海里搜寻这老太太的影子,却一点印象也没有。

小姐,我回家后,每天都想快点来跟你说谢谢,顺便还面钱给你。

她越说,我的脸越红。一碗面才几块钱,她却一直牢牢记住,实在让我不好意思。

多谢你,钱你收回去。面我请,山蕉你请,好吗?我祝你身体健康。

她见我收下山蕉,开心地跟着儿子走了,我抱着山蕉走进办公室,满怀的蕉香,让我有点飘飘然。如果人世间的真善美都能够借一碗面、两串山蕉慢慢舒展开来,多么美好啊。

1.辨字组词:
________      买________     蕉________  飘________
________      卖________     焦________  漂________
2.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①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________
②谦虚恭顺。                            ________
3.我赶紧在脑海里搜寻这老太太的影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我”和老婆婆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阅读理解。

灰雀(节选)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1.“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从“找遍”一词可以看出(       
A.列宁想抓住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B.找不到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列宁很担心。
C.列宁以为灰雀死了,很伤心。
2.“男孩说:‘没……我没看见。’”从男孩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他说话时的语气是___的。
3.“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两句话表现了列宁(       
A.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
B.十分了解和熟悉灰雀的习性。
C.很确定灰雀飞走或冻死了。
4.阅读选文第2、3自然段,按要求写一写。
(1)男孩听了列宁的话后想:_______
(2)列宁听了男孩的话后想:_______
5.读完整篇课文,我们知道了,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最后(回来了没有回来),列宁(原谅了没有原凉)小男孩的错误。(在正确的答案下面打“/”)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课内阅读探究,我会做!

①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②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你好 灰雀 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③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给加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2.用“果然”写一句话。
_______
3.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在“——”上,填序号。
我从小男孩低着头,感受到小男孩因为自己的错误感到_____(A.高兴   B.惭愧 );列宁看到灰雀在枝头歌唱,心情_____( A.愉快 B.难过);列宁为小男孩的诚实感到______ ( A.高兴   B.惭愧 )
4.列宁不问男孩而是去问灰雀昨天到哪儿去了,想一想列宁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
类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系数:较难0.4
收藏
纠错
详情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