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他小时候念书不用心,贪玩,怕困难,学习成绩很不好。
有一天,李白偷偷跑出学堂,边走边玩。他来到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石头旁边,蘸着河水磨一根小铁棒。李白觉得很奇怪。他走到老婆婆跟前,问:“您磨这根铁棒做什么?”
“做针。”老婆婆回答。
□做针□李白更奇怪了□铁棒怎么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满怀信心地说:“只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铁棒就能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要下苦功夫。他想,学习也一样啊!像自己这样贪玩,怕困难,能学到什么呢?
从此,李白在学堂里一心一意地学习.成绩慢慢地好了。
1.在文中“□”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曾 子 杀 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着要和曾妻一块儿去。于是曾妻骗孩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回来给你杀猪吃。”傍晚,曾妻回来了,看到曾子在猪圈里举着菜刀,曾妻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曾妻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的杀什么猪呢?”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曾妻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曾妻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人所尊敬。
1.判断,对的画“√”,错的画“×”。不懂就问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读拼音,写词语。A.孙中山大胆 |
B.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 |
C.先生对孙中山严格要求 |
D.孙中山尊敬老师 |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 )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
小男孩哭着说: “我把胶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 )孩子( )回来( )我给你胶卷( )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
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 (查 察) 了这决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 (摇 遥) 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 (近 进) 一步的考 (查 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他的这一研究成果,(振 震) 惊了全世界。
1.划去 “( )” 中不正确的字。有一年冬天,列宁在( )养病。他每天到公园( )。公园里有一棵( )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色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 )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 )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按照课文的内容在括号里填空。蕉香满怀
有个衣着朴素的老婆婆经过检票口,怯怯地把用报纸包着的一些东西要送给我。她神情谦顺,站在检票口旁边。等旅客都走光了,才将我拉到一边,颤抖地说:“小姐,这是我家自己种的山蕉,跟你们平常吃的不一样,给你吃吃看。我特地从山上带来给你的,外表不好看,不过真的很好吃,希望你不要嫌弃。”
她恭敬地抱着两串山蕉,请我无论如何都得收下。可是我跟她素昧平生,怎么好意思收?她将山蕉轻轻摆在检票口边上,拉着我的手说:“小姐,你不记得我了?上个月我来这里找儿子,不小心把钱包弄丢了,而我儿子的电话号码却在钱包里面。我在候车室坐了几个小时,你请人去买面给我吃,还帮我买回家的火车票,你忘了啊?”我赶紧在脑海里搜寻这老太太的影子,却一点印象也没有。
“小姐,我回家后,每天都想快点来跟你说谢谢,顺便还面钱给你。”
她越说,我的脸越红。一碗面才几块钱,她却一直牢牢记住,实在让我不好意思。
“多谢你,钱你收回去。面我请,山蕉你请,好吗?我祝你身体健康。”
她见我收下山蕉,开心地跟着儿子走了,我抱着山蕉走进办公室,满怀的蕉香,让我有点飘飘然。如果人世间的真善美都能够借一碗面、两串山蕉慢慢舒展开来,多么美好啊。
1.辨字组词:灰雀(节选)
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1.“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从“找遍”一词可以看出( )A.列宁想抓住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 |
B.找不到那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列宁很担心。 |
C.列宁以为灰雀死了,很伤心。 |
A.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 |
B.十分了解和熟悉灰雀的习性。 |
C.很确定灰雀飞走或冻死了。 |
①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②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 你好 灰雀 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③当然,灰雀没有告诉列宁昨天它去哪儿了。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1.给加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